第352章 交通事故(59 / 161)

发展了十多万亩果树,当时的县委书记开会就挨表扬,提拔到省林业大学当了副书记,成了副廳级。从前年开始,桃树开始产果,去年桃就卖不出去了,有的农民开始伐桃树改种庄稼。

折腾的结果反而是农民吃亏。”

经济口的三个副县长,除了县属工业刚搞完厂长、经理承包经营,崔志辉信心十足外,另外两个都在大倒苦水。

韩建秋发言前面没有说当前的大好形势,上来就诉苦:乡镇企业这一块,十里乡因为重晶石矿进坍塌,吓退了城里去淘金的公子哥,多数矿井停了摆。好在周县长在十里乡时引导进行矿石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才维持住了销售额没有下滑。

郭建说:“我分管的这几大块,最难的是商业。大小干部也都知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但你到农村里访一访,男女老少都会说‘生瓜梨枣,逮着就咬’,小偷小摸不丢人,但‘家有商贾(读?gu)丢死老母’,经商比小偷小摸还丢人,我们不能像洪蒙县那样建市场。商业不活,工、农业产品走不出去,商业拉了工、农业的后腿。”

听了几位分管经济的副县长的发言,周胜利却似乎看到了南洪县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第383章 筹办“桃花会”

周胜利综合了各位副县长的发言后说,我不是盲目乐观,我认为南洪县的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较短时间内缩短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先进县的差距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可以考虑制定一个小目标,今年经济总量的位次前进一到两个位,不能再当排尾老三。

首先,我们的农业基础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俗话说,家有存粮,心里不慌。我们全县人民是在不担心吃不饱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底气足。

农业上,要引导农民把多余的粮食转化出去,不能单纯靠卖余粮增加收入。

农民群众都会做的事就是养猪。我是农业大学毕业,知道粮食加上适量饲草通过养猪后产值可提高一点五倍,肉类再加工成罐头又可提高两倍。这样两次加工后一元钱的粮食可以达到十元钱的产值。猪的粪便或者养鱼,或者直接作有机肥,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局、食品公司等有关部门可以摸个底子,全县每年可以转化的余粮有多少,可以发展多少头生猪,再根据增加的养殖规模,考虑建罐头厂。这又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

十多万亩水果,每亩地产一千斤,就是上亿斤。水果进入盛果期以后,亩产可达到五千斤以上。这些水果如果卖不出去烂在了地头上,别说农民了,就是完全不相干的人看见了心里也难受。但是卖出去了呢,那就是上亿元的收入。

我看了些外地经验介绍文章,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就水果销售我谈以下几点看法,作为抛砖引玉。

第一点是把南洪水果的声势造出去,让外地人知道南洪县产大量的水果。我们的水果是以桃为主,我考虑是不是桃花盛开的时候,在桃的集中产地搞一个大型的集商品贸易与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桃花会”。

我让县委宣传部何部長那边拿出一个方案,文化方面搞个桃花节散文诗歌创作笔会、摄影大赛等,也可以邀请外地戏班子唱两天戏,把南洪水果名气打出去。

第二点是广开销路。我们借鉴洪蒙县蔬菜批市场经验,建水果地头批发市场。我在洪蒙县任副县长时兼任蔬菜局长,又当过一年地区批发市场管委会主任,在这方面有些体会。

其次,乡镇企业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的优势。

我在省党校学习时走了几个地方,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地方,虽然现在还经常报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但多数已经是外强中干了。多数乡镇办企业是靠贷款堆起来的,企业领导人盲目扩展,每年创造的利润不够偿还贷款利息的。

我的初步想法是,乡镇企业少考虑乡镇办,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发展农民个体、联户办企业。

我到临城地区的临城县进行社会调查时发现,这个县有个村三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