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老城区文庙街,一名平头青年蹬着保时捷牌三轮车,慢慢悠悠的穿街过巷。

车前挂一牌子,白底红字写着:“资源回收部王部长,奉旨回收各种可利用资源,小到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大到飞机导弹,坦克航母,你敢卖,我就敢收!”

年轻人叫王恒,原本是一家玩具公司流水线工人,三年口罩,到处封锁,让他从一名光荣打工人,彻底沦为赤贫街溜子。

公司倒闭,房租上涨,最穷的时候,他甚至当过两个月的桥洞居士。

但他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跟桥洞里的一位女居士,学到了生存神技。

网络直播!

靠着险些被卖掉换包子的二手小米机,以及三寸不烂之舌,他成功翻身上岸了!

不但拥有了一辆,花五十块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十八手破三轮自行车,还意外获得了“旧货回收系统”!

这系统有三大功能,分别是修复、改造、回收。

凡世间万物,皆有价值,只看能不能找到需要它的人。

就算一坨牛粪,改造成营养土也能卖钱!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系统赋予的免费鉴定功能。

只要定睛瞅五秒,眼前就能浮现出物品详细信息。

文庙街有一块划定的旧货摆摊区域,上世纪的收音机老怀表、铜钱大洋小香炉,瓷器花瓶青铜鼎,五花八门啥都有。

当然,那些老物件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假货!

可总有些个不服输的二货,喜欢来这里捡漏,幻想着用几块钱淘到价值几十万的真古董。

王恒就是其中一个。

毫不夸张的说,那些摆摊大爷摊位上的东西,早就被他鉴定过八百遍了。

反正系统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以至于那些摊主都认识这位收破烂的小年轻,遇到一些死活卖不掉的破烂,干脆论斤称卖给他,省的见了心烦。

看了眼直播间人数:39。

王恒满不在乎的笑道:“老铁们,今天咱们继续逛文庙街旧货市场,看能不能淘到值钱的好玩意儿,把我这辆保时捷三轮车,换成小四轮,走着!”

直播间弹幕发来富有爱心的嘲讽。

“王总,你可别吹了,安心收你的破烂去吧,看看人家刘阿楠,人家都身价千万了,你还在这逛旧货市场。”

“我看了你半个月了,屁都没淘到,只会吹!”

“阿楠是开废品站的老板,咱王总是收破烂的下游供货商,没有千千万万个王总的辛勤付出,他刘阿楠咋开的上法拉利?王总加油!”

王恒给自己起的网名叫“废品回收公司王总”,没想到却成了水友嘲讽他的利器,但他心态好,根本不在乎。

继续往前蹬着三轮车,他一个单脚蹬地刹住车,笑着问旁边第一位摊主:“刘大爷,您这堆破烂卖不?两块钱一斤。”

刘大爷横眉冷对,脸色铁青的骂道:“滚你个小瘪犊子,我这可是正宗元青花,宣德炉,还有宋代皇帝祭天用过的青铜鼎,有专家鉴定证书的!”

“那给您加点,两块二,废铁收购价才一块出头,这价格不算低了,还有那证书,卖废纸最多五毛一斤,我给您算一块二……”

不等王恒把话说完,刘大爷便不耐烦的挥挥手:“滚滚滚!那大鼎可以卖给你,别的不卖!”

那三足鼎有膝盖高,目测四五十斤重,至于材质,当然不可能是青铜,里面是生铁的,只不过外头镀了一层做旧的青铜皮子而已。

刘大爷年近七十,估计嫌那大鼎来回搬太重,含泪甩卖给了王恒。

王恒拿出台秤,搬上去称了一下,笑道:“总共四十三斤半,九十五块七,给您凑个整,算一百可以吧?”

“拿走拿走!每次搬出来累的我腰杆子疼!”刘大爷脸色更黑了。

将青铜大鼎搬上车,王恒咧嘴笑着,继续蹬着三轮车往前逛,直播间里再次飘起几句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