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的影片有二十部之多,本身几率就很小。而且在白人主导的世界里,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永远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都隐藏在冠冕堂皇之下,除非你演的特别出色,要不然很难获得这种代表个人荣誉的奖项。
就这点而言,小周同学还是很清醒的,频频回应,此次并不奢望获得影后殊荣。
《海鲜》据说是没有许可证的黑户,官面上的报道都刻意回避了这部电影。而张扬的《昨天》因为是讲述的是曾经的一位大明星染上度瘾,然后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成功戒度的故事,同样很具有争议。
于是乎没啥敏感争议的《第三个人》便脱颖而出,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有关部门有意无意的授意,鼓励《第三个人》这种“正常”的电影去参加海外影展,总之李唐这段时间接到了不少有逼格有影响力的媒体的采访邀约。
为了宣传电影,李唐当然是乐此不疲,不过开销也蛮大。
“这次给了多少?”
送走孟记者一行之后,李唐回头问了一下曾佳。
“孟记两千,摄影记者一千。”曾佳道。
名义上是媒体主动邀请采访,但作为李唐不能不懂事,车马费是必须要给的,这是行业内的潜规则。说好说坏全凭记者一支笔,更何况还是为了电影宣传,更不可能小气。
别看这每次都是几千几千的,次数多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又是还要安排饭局啥的,这段时间又是了十来万出去。
《第三个人》在国内上映,除了前期的这种宣传费用,因为奈安的公司目前还不具备电影发行的资质,只能委托上影厂发行。其中的发行费又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上车后,一脸疲惫的李唐算来算去,难免怨气满满。他倒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事情实在太过繁琐了。偏偏程尔那家伙是个社恐,窝在上影厂里不露头,所有的事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也就是曾佳能干,要不然他或许真的撂挑子不干了。
“佳佳,这段时间你辛苦了。回头到威尼斯好好休息一下,散散心。”
“没事,哥,我不累。”
曾佳从副驾驶座上回头笑了笑道。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从称呼上就能看出一斑。比如李唐从一开始称呼曾佳为“曾小姐”到“曾佳”再到现在的“佳佳”,一方面是对她工作能力的认可,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两人的私人关系也在进一步走近。
同样曾佳对他的称呼也在一点点的改变,从一开始的李先生到李哥,再到现在省却“李”字直接叫哥,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她对李唐的后半句话只是听过算过。去威尼斯真能好好休息,玩玩嘛?作为一个追求事业的人来说,她肯定不会这么想,去海外参加影展,跟在奈安身边学习,结交人脉,都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
威尼斯,对于李唐来说并不陌生。前世他来这边旅游过两次,当然不是电影节期间,因为戛纳的经历告诉他,往往一年一度的电影节对于一个旅游城市来说,无疑是个割韭菜的最好时机。以往五十、一百欧元的房费起码要翻三四倍。
由于京城到威尼斯并没有直飞航班,一行人需要先飞到罗马然后再转机飞到威尼斯的马可波罗机场,这一圈折腾下来,足足花费了近二十个小时,到达威尼斯已是八月二十八日凌晨。
“安姐,受累了。”
奈安提前一周就已经来到了欧洲,一方面是代表楼烨跟法国的片商洽谈新片的投资示意。另一方面当然是作为《第三个人》的制片人之一,给大伙打个前站。
“自己人客气什么!”
生完孩子的奈安,虽然身体是略显富态,但依旧一副雷厉风行模样。比如提前准备了一辆类似依维柯商务客车,足够能装的下七个人以及十个大行李箱。
没办法,光小胖一个人就带了三个大箱子,里面装了三件定制的晚礼服和一件代表中国元素的墨绿色旗袍。
小胖个子高、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