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早有所图】(4 / 4)

黄昌宏认真的说道:“没问题,大家合作都非常愉快,不会发生和友商闹矛盾的。”

这些企业,是冲着老板和长江实业集团来的,一开始老板已经亲自进行了沟通,后续才是他们这些做手下来接手。

一周后,代表长实集团的获多利公司宣布,长实集团以换股的方式,全面收购永高公司。

按照长实集团的方案,永高公司的股东通过换股,可以获得38%的收益;更何况,将永高公司的股票换成长实集团的股票,更能获得增值潜力。

响应者众多,这笔交易已经稳妥。

这天。

林志超看到一则消息:九龙仓集团发行2亿港元7.5厘息附有认股证债券。

他顿时大喜,知道可以开始动手了!

这是因为九龙仓集团在1973~1974期间,九龙仓集团为筹集发展海洋中心及海港城的庞大资金,先后多次发行新股及送紅股,令公司股数从990萬股急升至8501萬股;而在1975年5月,九龙仓集团又发行1.2亿港币8厘息可兑换债券。

如今又发行2亿港元7.5厘息附有认股证债券,势必会导致股东抛售股票,筹集资金去认购债券;一番下来,九龙仓集团的股价会下跌,而且还会将股票流落至散户手中。

环球集团的办公室。

林志超和老家臣冯永发、儿子林瑞海,正在秘密商议。

“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在一年的时间,获得九龙仓集团15~20%的股权,但不宜打草惊蛇。”

能省就省,毕竟这种收购战一打,股价得几倍几倍的涨,这是因为对手要顽抗。所以,林志超也不想多花钱。

“怡和的持股应该不会高,我们暗购20%,便可以挑战怡和的大股东地位!”冯永发兴奋的说道。

收购九龙仓集团,这件事可不小。往大里说,这是老板代表冉冉升起的华资,向日暮西山的英资发起挑战,是要在香港商业史中‘青史留名’的事件;往小里说,这是环球集团在‘寻找后路’,作为老板亲信的他,可是知道老板一直认为航运必然在七十年代末,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很多年都没有造大批量新船了。

林志超说道:“无需担忧怡和洋行,他们持股再多,也不可能有我们的实力。之所以暗购一年,是因为我只是想省却一些成本,仅此而已。”

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今年十月政Z环境发生了变化,后面环境越加开明,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然,早在1975年时,环球集团、长实集团便有实力挑战怡和系、和记系了。

“好的!”

之后,三人沟通了一些细节。初期,环球集团通过零散增持,后期在逐渐增加各种渠道。

另外一边的长江实业集团,通过九个月的暗购,也已经持股至20%;不过待到持股25%之后,长江实业集团才会亮牌,反正这个时代股市的规矩较少。

青州英泥是公众上市公司,收购不会太困难,而且一旦亮牌,不是表面直接收购,而是寻求董事席位;在继续增持的同时,是打算合作青州英泥在红磡的总厂地皮。

(本章完)

///gangdaojiazudedansheng/38960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