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伤敌一千】(3 / 5)

多聊的意思,只能说道:“好的,林先生有什么需求,可以随时呼叫我们!”

说完,缓缓的起身,两具泰山差点压顶,不愧是日柰子。

之后的旅途,林志超并没有叫特殊服务,他甚至是一个非常不喜麻烦别人的乘客。

但在这个乘机的过程,林志超一直观察着细节,香港航空还没有能做到更好的地方。

事实上,最终他只能失望的摇摇头,之所以失望,是因为他不能再提供好意见了。

在日本。

林志超参观了两家造船厂——三菱重工、佐世保船舶,准备各下4艘10万吨油船。

由于在去年交付的两艘10万吨油船,各方面反馈都很好,林志超也是非常放心日本的技术。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日本造船业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他们是国家组织的各种专家团队去欧美学习的;回来之后,各大组织和团队的设计技术是交给各大造船厂(民营),而各大造船厂实行技术共享。

“林先生,我们佐世保船舶正在研发新的油船,载重量可以达到13.2万吨,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佐世保船舶的会长加藤健,热情的推销道。

在全世界的私人船东中,林志超绝对是最大手笔一个,去年在日本打造6艘十万吨油轮,今年再次来日本订货,而且一出手就是8艘。

林志超立即问道:“大概数据是什么?”

加藤健知道,林志超的技术水平很高,在聊天中他能感受到,林志超都可以应聘一位造船设计师。

于是,他便详细介绍起来:“长度292米,满载吃水15.88米,适合苏伊士运河通行”

林志超点点头,又问道:“预计什么时候才能下水第一艘?”

加藤健说道:“1962年差不多!”

林志超笑着说道:“那不急,也许我明年会来考察这个项目,只要技术合理,我喜欢更大的船只。”

加藤健高兴的说道:“没问题,欢迎林先生随时来考察,我扫榻相迎。”

MD,还会汉语成语呢!

据林志超所知,至少要六十年代后期才能突破20万吨,大概是1966年的样子。届时,林志超希望有50艘20万~30吨的油船。

石油危机是1973年,也就意味着油船业务会减少,再加上苏伊士运河那一年开通,实际上航运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下滑,八十年代中期达到最低谷。

林志超要做的就是,1972年以前造船,1972年时开始签长约,五年以上的那种。这样一来,他还有时间慢慢卖船。

日本之行结束后,林志超又去了英国,最后又到了美国,为了即将下水的六艘油船,林志超需要亲自拜访一下老客户。

事实上,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最终四家航运公司租赁下六艘10万吨油轮。

并不是说,四家航运公司的业务量小,需要分开租赁六艘油船。而是对油船的需求,每一年是不一样的,是在一个增长的过程;而每一年的增长需求,便是需要另外租船的需求。

所以今年租出去六艘,明年的八艘又基本上是给这几家航运公司租赁。也许会有新客户,但主力还是日本三家、美国两家、英国一家的需求。

如果后期的船越来越多,那时候林志超的名气也更大,自然而然又有新的大客户加入。

回到香港已经是五月下旬,又一个月的海外行程,几乎都是为航运的事情奔波。当然,航运也是林志超最大的一笔资产,占据总资产的70%。

一艘十万吨的油船,其价值(5000万港币)是中环一流甲级大厦的1.5倍左右。当然,中环的大厦升值很快,而油船却不会升值。

这天。

林志超和黄昌宏等高层,来到美丽华酒店地盘,经过两年半的施工,这个项目已经进入装修环节,开业时间预计在1961年的春节前夕。

“很美观,很新意!”

看着美丽华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