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放大性格:心胸大一点,世界就会更宽(3 / 6)

曾国藩已上书咸丰,但罗泽南还不知此事。当曾国藩接到好友的信后,说“与我上疏的意见相符,万里神交,真是不可思议”,立即将上书摘录全文,请罗泽南阅读并指教。并请山中老朋友如刘蓉、郭嵩焘、江岷樵、彭筱房、朱尧阶、欧晓岭等人,一一阅看。

果然,老朋友得知真实情况后,对曾国藩更加刮目相看,曾国藩的名气确实大了许多。

一个人获取成功性格后,不能只为自己,而要为大家,做人之大忌是心中只有一个“己”字。曾国藩从不忘这一点,因为他始终相信你对别人负责,别人也会对你负责。

守住“平实”两字

平实乐观的性格是成功者关键性的品质之一,他们把自己的思想和谈吐引导为振奋鼓劲的念头和看法,他们把过去当成借鉴参考的资料库,把未来看做充满无限希望、欢乐和诱人的境界。有平实乐观性格的人看重他们所具备的愉快而有价值的条件,想出有创造性的办法去争取达到已确立的目标;有平实乐观性格的人能够迅速解决问题,把处境当中的消极方面缩小到最小程度,并且找出积极的因素来,他们在所处的环境中发现求得发展和学习的机会。

有平实乐观性格的人喜欢同别人交往,不论自己有所收获还是对别人有所帮助,都喜形于色。他们对参与的活动都从好的方面加以评价谈论,同别人相处时也很热情。即使处于严峻的环境与灾祸之中,有平实乐观性格的人也会发掘出积极因素,鼓起勇气向前,使情况有所改善。

有平实乐观性格的人感到烦恼的时候,会着手去扭转所处的局面。他们知道,要过得顺心愉快,责任在自己。

有平实乐观性格的人善于用“情绪吸尘器”清除掉自己的烦恼念头和悲观情绪,在不利环境中他们也设法发掘出积极因素来。他们在头脑里储存的是“好、妙极了、亲切、重要、喜欢、高兴、了不起”一类的词语。

黑暗的心情,会在心底播下不良的种子,所以只有不良的作用反复地传达下来,因此,还是要尽量以平实的心情来努力比较好。

曾国藩一生中虽然遭遇到许多挫折和打击,而他内心一直保持平静和顺,从不灰心丧气,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烦恼,终于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谦让才是处事的妙方。做到谦恭让人,争斗就会停止,忿恨才会平息,怨仇才会化解,天下再大的祸患都会冰消雪化于“让”字之中。平常的人如果能够把握住它,则可以免除灾祸而获得幸福。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在仕途发展的前半段,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他于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两年后授翰林院检讨,过7年即超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又过两年又升授礼部右侍郎,并于此后4年之中遍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10年7迁,连跃10级,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对于生长于深山、出身“寒门”的曾国藩来说真可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一介文人,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而成就了武功大略,官封一等勇毅侯,被世人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氏家族也成为清朝200年来汉人第一家。人们认为他一定喜爱大风大浪吧!但实际上曾国藩在养生处世中的哲学与众不同,认识特别深刻。曾国藩在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写给四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安身立命应该从波平浪静方面考虑,保持心中平静顺和,千万不要从翻天覆地、动荡不安处考虑,虽然人人都不甘心庸庸无为,但注意平静为第一原则。生活阅历千变万化,总是应该慢慢向平实处用功。“向平实处用功”和“波平浪静”这是曾国藩处世哲学的两点重要原则。

曾国藩写道:

弟克复两省,勋业断难磨灭,根基极为深固。但患不能达,不患不能立;但患不稳适,不患不峥嵘。此后总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吾亦不甘为庸庸者,近来阅历万变,一味向平实处用功。非萎靡也。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也。他的意思是:四弟收复两省,功绩之大是根本不会磨灭的,你的地位也是很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