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打张院长的主意(3 / 4)

又是纯阴之物,胆水太重,很难让大剂量的附子起到质变质变的作用,甚至很可能会因为胆巴水太重而往其他方面产生质变。”

众人一听,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纷纷点头。

本来用附子是想扶阳,最后纯阴的胆巴水倒把病人的阳给伤掉了。

这时候,附子的毒性倒是没了,可大剂量附子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有限了,最后患者可能还会说医者的不是,觉得医者是庸医误人,甚至害人。

明明是药不行,医者何其无辜?

黄北山接着这个话题说道:“《思考中医》这本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

“我看过一点,当时联南中医会馆这边正好采购了,我拿回去看了几次。”张景才点点头道。

陆轩则是摇了摇头,别说看过了,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

不过,从书名他倒是能判断出来,这应该不是古书,而是现代某位中医杏林圣手的著作。

这类书就多了,从近现代到现代,中医大拿层出不穷,不少大佬都有著作。

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得到传承,另一方面,著作的同时也会让医者本身的名气大涨。

陆轩没看过,黄北山倒是不意外,现在著作那么多,看过者寥寥可数,倒是古代的医书,只要学中医的,即便是不记得其中的内容,但大多也翻看过几次。

“我记得《思考中医》里就有谈到附子炮制,不过里面将的主要倒是与附子炮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以炮制复制引出中医和中药的关系。”

黄北山继续说道:“中医和中药不能分家,因为中药的发现者其实是医生,中医治病和药材的关系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医生甚至从采药、进药、用药都要监督,因为中医的质量标准实在复杂,不能像西医那样完全交给药商。

中医和西医,可以说完全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是医和药可以分家,研究药物的专搞研究,制造药物的只管制造,临床医生只管用药,制药与用药都服从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

而中医的医和药则是一体的,中医的药物作用不但可以由医生去应用也可以由医生去发现,药物的应用也是因人而异的。

这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以前的中医和中药,的确是不分家的,药物的炮制都是医者亲自来,即便是忙,那也会由学生弟子代为检查炮制,自己则保证最后的质量就行。

可就现在而言,中医与中药想要做到不分家,除非自己开设医馆,不然公立医院或者医疗机构,药材基本上都是招投标,药物的好坏实在很难确定。

像我们,坐诊了几十年,怕是连中药房都没去过几次,药也没看过,质量如何更是无从谈起。”

说到这里,黄北山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自己开医馆恐怕也很难保证。”

一直不曾说话的张景才,少见的开了口:“还是那句话,好的药材都被出口了,留下来的本就是次一级的药材,即便是选取其中质量较高的,那治疗的成本相对也就上去了,就算你按照进价给患者,也不会低,但那样医馆就不赚钱,反而会一直处于亏钱状态,短时间还没什么,可一旦时间长了,有几个人亏的起?

即便是这样,恐怕也会有患者说你开的药价格高,比医院贵多了,毕竟患者可不会去管你采购的药是不是质量更好的,他只知道,同样的药材,你价格更高。

这样一来,你还敢采购高质量的药材吗?

除非你家有一座金矿,不然开医馆也不现实。”

话糙理不糙,残酷是残酷了点,可这就是事实。

归根结底,现在跟古代社会现状完全不同。

“好了,不说这个了,还是先听听小陆对附子去毒炮制这块吧。”黄北山伸手打断了众人的思考。

“这些事情,我们谈的再多也没用,不改变最根本的问题,中药的效果一时半会也提不上来,与其我们在这里烦恼这些,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用最差的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