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烧山火,透心凉(3 / 4)

,大家都穿着短袖,我腰这里还得裹一条薄被子才行,不然更痛。”

“顽麻冷痹。”

周建德解释道:“腰部寒气入侵,阳气不通,中医有句话,叫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寒气凝结在了腰部,肯定会痛,自然不能受凉,越是受凉,寒气凝结的越厉害。”

“那针灸可以吗?”

周建德没有说话,而是转头看了眼陷入思考的陆轩:“小陆医生,这种情况你觉得针灸应该如何治疗?”

“烧山火。”陆轩想了想,给出了他的答案。

周建德微微点头,他跟陆轩的想法一样。

针灸治疗这种寒症,最好的办法就是烧山火。

学针灸的,就没有不知道烧山火的。

针灸绝学,烧山火,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手法叫做透心凉。

“没想到小陆医生也听过烧山火。”

陆轩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针灸绝学,即便是不学针灸的,也大多听过一些。

而且,中医针灸近年来有关针灸绝学“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研究,引起了很多的重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文献记载,根据现存资料,大概以明代徐风的《金针赋》为最早,其后《针灸聚英》、《针灸问对》、《医学入门》及《针灸大成》等书均有记载。

只是因《金针赋》叙述不够详细,致后代医家,各执一端,意见分歧。

“说起针灸绝学,这两项绝技最早应该出自《金针赋》吧。”周建德属于针灸大师,对《金针赋》也有研究。

“《金针赋》中的内容我倒是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随后叹了口气。

中医针灸书籍极多,哪怕他用了几十年时间去研究各类针灸书籍,也难以穷尽,记性再好的人也只能记得一些大概。

想全部记住,怕是没人可以做到。

周建德刚说完,就听到陆轩在一边说道:“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周建德一脸诧异:“小陆医生也研究过《金针赋》?”

“看过一些。”

陆轩微微点头道:“《金针赋》中对烧山火和透心凉的记载都非常简略,未指明具体的操作方法。

例如“先浅后深”、“先深后浅”应如何理解?

“用九阳而三进三退”和“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究竟有什么区别?

还有后面提到的“慢提紧按”、“紧提慢按”有什么联系?

“热至紧闭插针”与“寒则徐徐举针”应怎样操作?

同时“皆细细搓之”,又应结合在哪一个环节?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无法进行具体操作。

也给后世针灸大师对这两项针灸绝学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说到这里,陆轩顿了顿,又继续道:“像《针灸聚英》中的烧山火歌:“四肢逆冷最难禁,憎寒不住病非轻,拨忙运起烧山火,患人时下得安宁。”

透天凉歌:“浑身却似火来烧,不住时时热上焦,若还依法行针刺,搜除热毒病能消。”

这二首歌中,也仅仅只是叙述了适应证范围,并未提到操作手法。”

周建德看了陆轩很久。

这真的只是接触针灸不到十天?

周建德怎么也想不明白,这要何等的记忆力,才能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记住这么多内容,还能完成针灸的得气,虽说手法略显粗糙了些,可能够得气就已经是一件极为了不得的事情了。

周建德还在想着陆轩如何做到的,就听到耳边又响起了熟悉的嗓音:“《针灸问对》中对烧山火是这么解释的:“针入先浅后深,约入五分,用九阳三进三退,慢提紧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