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第 62 章(4 / 7)

哈哈……"

因为赵柯提前叮嘱过社员们不要打击知青们的积极性,没有人当着知青们的面儿嘲笑,只是个别人见到知青们的时候忍不住发笑。

善意恶意,一般都能分得清。

知青们还以为是他们为大队做事,得到了社员们的认可,情绪越发高涨。

他们甚至觉得光凭报纸测土壤湿度还不够,得想办法扎进去,才能确定准确度,于是刘兴学和邓海信又去余三舅那儿托他做一个几米长的巨型木钻。

余三舅听了他们的描述,

傻了吧?那咋能用?

刘兴学觉得很可行,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用两根绳子在底下拉着,作用力相似,肯定是可行的。"

他们太异想天开了,余三舅劝说不通,也去找赵柯。赵柯听完:"……"木钻钻地,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好歹是知青们第一回接任务,赵柯不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就问余三舅:“这东西可行吗?以后咱们应该不少打井,如果能用,

可以做做看。"

余三舅眉头松了又紧,紧了又松,摇头,"做倒是不费事,就是根本不好操作,再说万一有石头,木头扎不下去的。也不知道他们为啥非要搞这玩意儿。"

赵柯眼神游移,如果她没猜错,好像是因为她跟知青们传递了“非必要不花钱”的方针。“咳。”赵柯清了下嗓子,"可能也是怕找错地方浪费人力,回头我跟他们说说。"余三舅点头,问:"你爹的东西收拾好了吗?"

"早就收拾好了。"

赵建国和赵瑞明天起早走,到公社就直接坐小客车去县里搭车。"我让你舅妈在家炒几个菜,你们晚上来我家吃,我给你爹送行。"

 

赵柯答应,“我跟家里说。”

余三舅还请了赵新山一家子,李翠花婆媳拿了些菜过来做,加上隔壁余大舅一家,四家人整了三桌出来。

一桌是余大舅、余三舅、赵新山父子、赵建国,一桌是年轻一辈儿,一桌是女人孩子。余三舅拿了酒,几个人要喝点儿,赵柯本来想去别桌,楞是被三舅留在这桌。

赵柯,你得一起喝点儿,不会喝酒咋行?

以前,男人是家庭的主要劳力,家庭地位高于女人,所以男人喝酒的桌子,通常没有女人的身影。

赵村大队大多数家庭也还是这样的模式。余三舅将赵柯纳于一桌,某种程度来说是认可赵柯在家族中的地位,无关男女长幼。

赵柯没怎么喝过酒,尝了一口,翩辣,一口下肚,胃都烧起来了。

而这顿饭明明是为赵建国和赵瑞送行,余三舅和余大舅喝点儿酒,就开始夸赵柯“有本事”,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赵柯酒劲儿上来,脑子还算清醒,反应却慢了,等他们夸了好一会儿才慢腾腾地说:“跑题了。

余三舅这才又把话题带回到赵瑞身上,赵瑞毕业以后分配工作,没准儿能留在省城,到时候能

把父母媳妇儿都接城里。

李荷花乐得合不拢嘴,要是有那天可就好了。赵芸芸也兴奋地说:“我也要去,我还没去过省城。”

赵新山不满地否道:&#

34;好啥好,赵瑞真留城里,他媳妇去就行了,咱去干啥。李荷花不太乐意,那咋不能去呢?我还不能享享福了?

你享啥福?赵新山侧头说她,赵瑞一人儿工作,咱都去喝西北风啊?李荷花嘟嚷:大学生肯定挣得多,咋会喝西北风。

头发长见识短。”赵新山口气不好,“我说不去就不去,你少想那些没用的。他说完李荷花,又去训闺女赵芸芸:你也给我老老实实的!

母女俩都有些不服气。

赵瑞媳妇曲茜茜怕惹婆婆不高兴,头埋得低低的。

赵柯说和:“大伯娘不了解情况嘛,城里一个月能挣个三四十块钱都算是很高的了,一个人养一家老小,衣食住行都得紧缩,要是一家子挤在一间屋里,还不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