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第 115 章(3 / 4)

信的时候给我不少帮助……

两个人没准儿有戏。于师傅看着赵棉的眼神慈爱了几分,我在省城等你。

方煦休假,回省城也比到双山公社方便些……赵棉只想到进修的事儿,乖巧地答应。

县里,革委会认识赵柯的人,养猪场的刘志刚、老方,还有丁正阳丁小慧,看见报纸,没少说起赵柯。

省城里,赵建国、赵瑞在医院和工农兵大学,也都因为出身赵村儿大队,受到不少关注,也或多或少有所受益

两人当然很自豪,也更加不想丢了赵村儿的脸。赵瑞经事后,性子沉淀下来,更加专注地学习。

而报纸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沪城大学,熟悉傅杭的人看见他的照片,欣慰不已。

苏荷作为第一个报道赵村儿大队的作者女儿,自然免不了跟同学们说一些去赵村儿的见闻。她亲自去过赵村儿,讲述的内容,比报纸上更细节,也更真实,每每引得同学们气愤感叹。庄兰家——

几个邻居拿着报纸《群众日报》上门,询问:“庄涛他妈,你快看看,报纸上这是不是你家庄兰?

啥?我家庄兰?庄妈妈抢过报纸,看着照片上变化不小的女儿,大吃一惊。

邻居们互相使眼色,其中一个问:听说,省报早就登了,你家庄兰没跟你们说啊?

庄妈妈面上不自然,埋怨道:女孩子心眼儿小,肯定怨家里让她下乡呢,她是当姐姐的,不得让让弟弟……

可报纸上,不是这么说的。

邻居手指有庄兰采访的地方,庄兰说她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儿就是下乡到赵村儿大队,下乡的日子比在家里的每一天都要充实满足。

庄妈妈神情僵硬。

邻居们对视,了然,抽走报纸,离开她家。

“都没听说庄兰写信回家,也没见他们寄信过去关心关心,肯定一点儿也不了解女儿下乡的情况。

庄兰那多好的丫头,偏疼那不学好的小子。等着吧,庄兰出息了,有他们后悔的。后不后悔不知道,庄兰要是好了,他们指定扑上去吸血……

方静家里——

继姐当着方静亲妈的面儿,手指点着茶几上的报纸,嗤笑,”瞧瞧吧,没福的人这辈子也就那样儿了,还好意思撒谎,我都替她丢人。

方静亲妈没有维护女儿,拿起报纸一看,这不是小静下乡的地方吗…….

她说不下去了。

方静这次回城,一直黏着她出门做客,对外说了不少在赵村儿大队的事儿——帮助赵村儿大队进行扫盲;跟知青们合作,造出水车;受到公社领导的夸奖……但报纸上,扫盲的人是别人,造水车的是别人,受到公社领导夸奖的也是别人.…方静妈尴尬地说:也不一定是撒谎了,没准儿是因为小

静请假回家,被顶了功劳……

继姐不屑,她有没有那两下子,咱们还不知道?现在倒好,报纸出来,她说得话全被揭穿,咱家丢人都丢到外面去了!

方静妈看一眼丈夫,委屈地低下头。

继姐最讨厌她这作态,呵,她在乡下干那么好,何必让家里想办法给她说亲留城?要是不回来,不管干没干,照片上好歹有她,咱们家也风光,非得回城。

她从小就这样儿,嫉妒心重,不满足,还心思多,以为就她聪明呢,别到后来什么也捞不着。

行了,别说了。

方静继父打断女儿,看一眼报纸,眼露可惜,多有面子的事儿.…

方静妈试探道:外人又不知道那么多,就说小静只是回城探亲错过了,也行吧?继父微顿,片刻后点头。继姐看着后妈,冷笑。

西北某驻地家属院——

自从刘三妮儿提出要带孙子孙女回老家,婆媳就陷入了冷战。刘三妮儿啥没见过,压根儿不放在心上,该咋过咋过。

赵棉特地打电话给姥姥和舅舅,告诉他们赵柯上报纸的事儿,还说给他们寄了报纸。

老太太左等右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