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东羌族后裔(2 / 2)

后来寺庙重修的时候,这条石案又被用作了主持禅房的垫脚石,现在一直躺在主持的小院里,充当一个临时座位。

而且最重要的是,碑底这一块两边刻着龙尾,跟碑额的龙头是可以呼应上的。

主持希望他们能把这块也拓印出来,他们可以带几份,就当寺里的答谢,也能给寺中留点历史遗迹。

一听还有这好事?那块碑上的现在对他们来说无比重要,哪怕多获取一个字的线索,都能提供不少的帮助。

钱升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

三个人立马跟着释恒真师父,再一次前往主持的小院当中。

那块齐茬断掉的残碑,正好就摆放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毫不起眼。

上次他们进来一趟根本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

走近了一看,果然如主持所言。

方方正正的一块绝佳的石材,好在还没有被切成更小的石块使用。

两侧可以看到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尾,形态各异,雕工很是精美。

在碑体的两侧大部分位置看不到龙身,却在底部雕刻出龙尾。

这有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常理。

钱升却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心中不禁呐呐自语:

“这通碑上的信息量何止是大呀,如果有人早早看到这通碑,恐怕早都解开这普净寺地宫之谜了,瞧瞧,这不正是一条隐龙吗?”

也许是工匠的巧思,也许是无意为之。

这条盘踞在石碑上的龙,从碑底位置,做了个入水的姿态,在碑身的大部分位置隐去了自己的身形,只留出头尾。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这通石碑不至于头重脚轻,还能将“隐龙的含义暗藏其中。

最主要是这贝碑底上的文字,打磨的也不够干净,只要拓印下来,上面的内容就一目了然。

钱升见状,冲着五哥和白璐使了个眼色。

两人帮忙把石条抬到石桌上以后,就缠着释恒真师父,把他支到了一边。

只留钱升一个人在这里忙活。

钱升这边洗净了石条,擦干了水迹,蒙上宣纸,刷子刚刷了几下,就看到几行重要的文字内容显现出来。

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惊掉了他的下巴。

这碑文中赫然写着,张献忠其人,虽然生于三秦的北部地区,可他的祖上,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羌胡”的东羌族人。

(本章完)

///zhubobiezhuangwodukandaonimojinfule/38335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