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过年前的准备(6 / 14)

马鞍村。

王秀芳嫁出来了,不过娘家人都还在马鞍村。

山上的温度比地表可冷多了,很多时候地面上都不见雪,山顶却堆了厚厚一层。

杨晨也是想到前一阵子下过雪,这会山势比较高的山上或许还没化雪呢,这才联系了自家二舅。

“喂,二舅,今年你们家和外婆来我家过年呗?”

“什么叫不用麻烦?我是想吃咱自家土鸡了,记得拎只肥一点的啊。”

杨晨的二舅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老家搞了个鱼塘,主业卖鱼,也自己种种菜养养鸡鸭鹅之类的。

如果杨晨让他们一家子直接来,二舅是肯定不愿意来的。

之前王秀芳就打电话催过几次,但二舅都以老太太腿脚不方便为由拒绝了,实际上就是怕添麻烦。

但杨晨懂怎么说,二舅一听是自己外甥想吃自家土家走地鸡,乐呵呵地也就答应了下来。

杨晨说完之后,又似是无意地提了一句:“对了,二舅,你们那雪化了没?”

“啊,还没是吧,那给我装点带下来呗,多装点。”

“没啥事,就是大过年院里堆个雪人多有过年的感觉是不?”

“行,那就先这样了,早点来啊,二舅妈厨艺可比我老娘好多了,也让二舅妈露两手。”

杨晨叮嘱了一通之后,这才心满意足地挂断了电话。

还好最近几天天气比较冷,山上的雪都还没化。

搞定~

到了中午饭点,杨晨和杨玉一手揪着一个玩野了不愿意回家的小堂弟小堂妹们,从热闹的街道上回家准备吃饭。

中午这顿饭,就比较简单了,家里大人们都在忙活着准备晚上的“大菜”,午饭得腾着肚子留在晚上吃大餐。

所以午饭就是面条配着点自家腌晒的腊货,切上一盘新鲜割下的腌猪头肉,还搭着一份青山这边特色菜“庖肉”,就当是一顿了。

这“庖肉”就是把肘子煮烂了瘦肉用手撕成一条一条的肉丝,搭上秘制酱料拌匀了,上面铺着红糖点色的肘子皮,上锅一蒸,那叫一个芬芳四溢。

相当可口的下饭菜,也就过年的时候做这么麻烦的东西。

杨晨吸溜完一碗面条,下午也不愿意在房间里待着,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顺带帮着看孩子。

下午的时候,二舅一家来了,让王秀芳是又惊又喜,笑得槽牙都露出了。

二舅妈也是个勤快人,刚一进院子就换上护袖和围裙,加入了院子里的“妇女联盟”,开始摘菜洗菜挑虾线之类的活。

杨晨的外婆有点老年痴呆,再加上很严重的帕金森,走路要人搀扶,不过今天精神头倒是好,握着外孙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只不过老太太口齿有些不清,说得又都是方言,杨晨听不大明白,只能面带微笑不时“嗯”“嗯”地点头。

听不懂很正常,毕竟丽市这边的方言可能相邻的两个村子都有语言不通的情况,隔条河、隔座山那方言差异可以说是两国语言差异那么大。

外婆:“爱国啊,这几年你倒是变骏了啊(方言)”

杨晨:“嗯。”

“不过你真要娶我家秀芬啊?秀芬不好,瘦不拉几的,脾气还大,要不我家老五你看怎么样?虽然才十二岁。(方言)。”

“那可不。”

“就要秀芬啊?哎呦,那可得先说话,将来不带反悔的啊(方言)”

“必须的嘛。”

老太太显然是老年痴呆又犯了,以为还是四十年前杨爱国刚上门找王秀芳当对象那会。

杨晨没听懂,就连点头带应的,鸡同鸭讲之下,两人倒是聊起来了。

听得一旁的二舅尴尬得脚底下都快抠出三室一厅了。

到最后是王秀芳听不下去了,过来就朝杨晨后脑勺来了一下,骂了一句:

“听不懂瞎应啥,有这闲工夫,去给蒋家送点年菜去。”

外婆哆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