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21 / 28)

谁投资还不图个回报?

就算你不要利润,成本也得收回吧。

这种不赚钱的项目,有啥意思?

不就是耗钱吗,谁受得了?

譬如基础设施建设,高速铁路啊,地铁啊,这种项目投资回收期超长,且必须亏本运营,才能让民众承受得起。

后世的高铁就是个典型,建设成本高达数百亿,运营多年每年亏损数十亿,要几十年才能收回成本。这种项目,除了国家,哪家企业敢投?

地方政府也时常面临同样困境,要修建一些公共设施,迫于财政拮据,只能寄希望于民间资本来投资。

但这类项目回报期长,风险和成本高,哪个企业会真金白银去投?

所谓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空谈,真到谈条件,资本家们都缩了。这种投入大、回报慢的项目,靠热心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再如扶持中小企业,帮助初创公司成长,这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风险很大,成功率低,哪个投资公司会真去做孵化器?

它们都要求短期见效,长期投入的项目很难找到资金。

甚至像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这些项目更是投入多而见效慢。

光靠企业家的热心,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没有可观的回报,谁会长期坚持下去?

可以说,以地区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投资,都是高投入、低回报、长周期的模式。这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资本能长期承受的起的。

要真能做到,像霍启煊说的那样,以地区需求为重,而非营利为重,那投入进去的资金必须非常雄厚,而且不能指望短期内收回。

这对私人公司来说难度太大。

当然,企业在盈利前提下,也可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要企业全然为公益而牺牲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现实的。

资金绝对支持不了太久。

霍启煊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他还在继续描述自己的投资蓝图。

至于钱够不够的问题……霍启煊从来不操心这东西。

以全球动力现在的实力,单是手头的现金流就已经极为充裕。

这还不算各种股权、债权、不动产等资产。

要是把这些资产变现,获得的资金绝对可以轻松达到上千亿的规模。

所以区区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对霍启煊来说简直是小问题。

他根本不需要考虑回报问题。

因为后续随时可以从国外的金融市场继续收割资金。

这就像美丽国每年要从世界各地收割上万亿美元一样,对霍启煊来说,他们就是收割对象,可以不断无限制获取。

无论是美丽国、欧洲,还是樱花国,都存在着巨大的财富。

这些地方就是霍启煊可以持续收割的资金来源。

收割之后,再会通过投资的形式反哺桦夏的实体经济,创造更大的价值。

什么叫“一个失血,一个补血”。

霍启煊从金融市场收割来的资金,会通过投资形成实业,继而带动区域乃至桦夏的发展。

这种循环往复的“输血”和“造血”过程,让桦夏的财富不断增值。

同时也让霍启煊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可以投入到各种领域。

对于霍启煊来说,钱从来都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如何高效利用这些资金,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个公司最宝贵的不是资金,而是有效运用资金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公司即便资金雄厚,还是陷入困境或倒闭。

因为它们不懂得如何正确运用资金。

而霍启煊不一样,他很清楚资金只是工具。

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工具,用于最有效的地方,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正如他之前说的,会选择在浙省投资最需要资金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