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15 / 28)

自己还年轻的年轻人,怎么能获得徐文容如此高的礼遇?

丁雷身在这个圈子里,非常清楚他们对资历和年龄有多看重,徐文容也不例外。平时徐文容对待其他人,最多也就客气一下。

但面对那个年轻人,他竟然亲自让出主位,甚至把横掂的内部情况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这已经不像是招待客户或合作伙伴。

更像是在汇报。

“霍公子,就是所有的情况了,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尽管说。”徐文容终于说完了横掂的情况。

众人目光齐刷刷放在霍启煊身上。

霍启煊微微颌首,他笑了笑,开口道:

“徐董事长,你们对浙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确实做到了完善和精细化的地步,这令我非常欣赏。”

“从你们介绍的情况来看,浙省的产业布局可以说因地制宜,把这个地区的各项优势都利用到了极致。”

“比如船舶工业,选择在长江入海口的宁啵发展,正可利用当地的水路交通优势。轻纺服装业集中在温洲,也是因为那里劳动力资源丰富。丝绸工艺传承了绍興的悠久历史文化,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其他像机械制造、文化旅游等都同样利用了各城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实现了产业的精准布局。”

“浙省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和精准定位上的。你们既考虑到了传统优势的传承发展,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方向。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

顿了顿,霍启煊又道:

“你们还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协同。比如丝绸工艺不仅停留在种植桑养蚕,还延伸到了丝绸制品的设计、加工和销售。船舶工业也从单纯的制造向配套服务业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些都显示出浙商们精细化经营、全面开发的商业思维。我相信,有了这些积累,浙省完全有实力在新时代走向更加辉煌的发展。”

“总而言之,你们对浙省本地资源的利用可以说已臻化境,无论是从产业选址还是产业链延伸来看,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这为浙省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霍启煊语气真诚,认真地表达了他对浙省经济精细化运作的肯定和赞赏之情。

这些话听在众人的耳里,不禁对这个年轻人的宏观总结能力刮目相看。

他竟然能把所有人的产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经济格局.

第364章 徐文容为浙商总会做的最后一件事:与霍启煊建立起联系!

听完霍启煊对浙省产业发展的精准分析和高度概括,徐文容笑容愈发深刻。

之所以他没有直接告诉众人霍启煊的真实身份和背景,自然是出于更深层次的考虑。

以霍启煊的家世背景,一旦说出他的真实身份,其他人就会把视线集中在他的背景上,而不是他本人的能力上。

但徐文容更想让大家见识的是,这个年轻的霍家小公子,其实已经拥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熟能力和卓越眼光。

早在泰山浍,徐文容就见证过霍启煊在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表现出的过人智慧和决断力。

无论是情商、智商还是商业头脑,这个少年都展现出超乎想象的强大。

所以徐文容并不想用霍启煊的家世背景来惊艳众人,而是希望他们亲眼目睹这个年轻人超强的综合实力和难以企及的视野高度。

这样一来,大家才能把重点放在霍启煊个人的能力上,而不是他的背景。

当一个人已经强大到足以独当一面时,身份和背景不再是依仗。

只是锦上添花。

正如霍启煊的能力,已经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在加持就能让人刮目相看。

霍启煊并不知道徐文容内心的想法,他还在继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浙省的经济结构进行概括和提炼。

在场的众人听得瞠目结舌。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