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31 / 53)

霍启煊坐在车内,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沪城风景。

这个年代的沪城,高楼大厦还不多。

路边建筑以老式的三四层平房为主。

车子驶过苏家浜,这里还保留着沪城老街样,沿街破旧平房里是各色小商店,有卖糖炒栗子的,也有经营多年的旧书摊和碟片店。

转过一个路口,左边出现一片低矮的里弄式石库门房屋。

这是老沪城特有的石库门长弄。

每家门口还放着自行车或电动车,居民们坐在门槛处聊天。

再往前,是一片三四层的红砖楼小区。

这些都是80年代盖的平房,外墙翻新过,颜色还比较鲜亮。

小区里绿树成荫,偶有走动的居民。

过了一个红绿灯路口,左边新起了一栋十几层的高楼,银灰色的外墙,可以看出“三七七”是沪城新兴的写字楼之一,隐约可见里面办公的白领们。

转弯上了一座立交桥,下面是滚滚车流,桥上视野开阔,远处已可见黄浦江边几座高大的建筑,大桥上钢铁缆线勾勒出沉静流淌的江面。

下了立交桥,左手边出现一片建筑工地,几台高大的起重机操作着,隆隆声中,一幢新楼正在拔地而起。

郭光昌的商务车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穿梭,往和平饭店的方向驶去。

霍启煊静静地看着窗外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一切都在前进,一切又好像刚刚开始。

约十几分钟后,商务车驶入和平饭店门口。

郭光昌亲自送霍启煊进入饭店,确认一切正常后,便道别离开。

霍启煊进入和平饭店大堂,环视四周古色古香的内部装修。

和平饭店是沪城历史最悠久的酒店之一,始建于民国时期。

和平饭店原本叫华懋饭店,最初的老板是犹太人大卫沙逊。

这是一个极其恶毒的犹太鸦P商人,沙逊家族也是鸦P战争的背后挑唆者,是一个该千刀万剐的犹太犯罪家族。

大卫沙逊出生于一个欧洲犹太家族,19世纪末来到桦夏发展。

在沪城经商期间,沙逊凭借狡猾的商业手段,逐步聚敛了巨额财富。

他与当时的政商名流都有来往,靠权势为后盾进行各种不法勾当。

沙逊家族曾涉足鸦P贸易,购入大量鸦P运往桦夏,导致无数人染上D瘾。

他们还控制了沪城多处娼馆,牟取暴利。

沙逊靠着这些荒唐生意起家,对桦夏社会造成了极大伤害。

在后来,沙逊凭借积累的资本在黄蒲江畔修建了华懋饭店,此成为他商业帝国的标志,外表光鲜,但内里却隐藏着无数罪恶勾当。

抗战爆发后,沙逊携家人逃离桦夏。

华懋饭店也被国M政府没收。

在之后,国M政府腐败严重,华懋饭店被当时的沪城地下皇帝杜月奎买下,并改名“和平”。

因为当时正值战乱频仍的军阀混战时期。

杜月奎希望自己的酒店能成为商人政客们商谈和平的场所。

这也符合他想洗白自己黑社会背景,充当“善后事宜”的目标。

和平饭店选址黄浦江边,背靠外白渡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最初只有几层楼,后来逐渐扩建。

直到今天,和平饭店已经成为沪城最负盛名的历史老酒店之一。

走进大堂,墙上还挂着历史名人黑白照片。

大厅装修保持老沪城风格,黑色大理石地面,大红柱子,头顶华丽的水晶灯,以及墙上镶金装饰画框,都散发着历史沧桑的气息。

大厅一角还放着几张棕红色的老桌椅。

这是当年商人政客谈事处,杜月奎经常坐在这里迎宾。

走廊两边,是民国时期典型的回廊布局,里面是包间和客房。

包间门口还悬挂着铜质门牌号。

每个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