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煊必须实际拿出资金,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他也相信,以郭董的城府,不会让复煋成为别人笑话的代价。
李绛和王峰对视一眼,互相点点头。
尽管霍启煊的构想、能力和气魄让人刮目相看,但必须保持着应有的理性与审慎。不能轻易相信这个年轻人真的能拿出天文数字的资金支持。
除非看到真金白银,否则一切皆为虚妄。
郭光昌不知道这些自己这些手下人的想法,他虽然也震惊霍启煊的手笔,但不会怀疑霍启煊的诚信和实力。
因为郭光昌对霍启煊的背景和来历了如指掌。
霍启煊可不是普通的投资人或者企业家,他代表的层面远超出这些人的想象,霍启煊的背后是内阁乃至更高层的国家意志。
这次中医药产业的规划振兴,绝非仅仅是商业投资那么简单。
它关系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到桦夏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而且,有霍启煊背书,这种事情在内阁那边都会一路绿灯,甚至会有专门的政策来扶持霍启煊做的事儿。
所以,郭光昌对霍启煊的计划并不抱有质疑。
更别说,霍启煊还是未来泰山浍的热门会长人选。
泰山浍集聚了桦夏最顶尖的民营企业家和投资人,代表着民间资本的最高力量。
不,郭光昌认为,霍启煊成为下一个泰山浍会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就连权利欲最重的刘传志都对这个霍家小公子心服口服。
一旦霍启煊当上了会长,他完全可以调动泰山浍的资源和人脉来干这件事,所以不管是资金还是人脉,霍启煊都不缺。
霍启煊完全可以通过泰山浍的人脉资源,联合更多民企力量加入这个宏伟工程。
加上他爷爷霍鹰东和内阁的联系,这让霍启煊也能获得政府层面全力的支持。
搞好中医药产业,既是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
霍启煊将成为完美的桥梁人物,将民间资本和国家政策有机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霍启煊几乎是官方和民间力量的集合体。
他既代表了民间资本的力量,又与国家权力保持紧密联系。
再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干这件事儿了。
相比之下,王峰和李绛等人因为信息局限,不了解霍启煊的背景。
这也导致他们对巨额投资计划存疑。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思维差异,其实很正常。
保持警惕性才是人之常情。
要是凭一张嘴就相信对方,那他们也都不用干了。
直接卷铺盖滚蛋得了。
谈完了公事,包间里的气氛也轻松了许多。
霍启煊和郭光昌开始以朋友的身份闲聊起来。
“霍公子此次来沪,除了公事之外,也可以到处看看沪城的发展,感受一下沪城的成长历程,对了,你可有想去的景点吗?”郭光昌笑问道。
“有啊,很多呢。”霍启煊笑道。
“哈哈哈,那就好了。”郭光昌大笑道:
“沪城虽然不如燕京那么悠久历史,但也存留了不少传统建筑,很有感觉的。像豫园就是一个很有名的景点,那里的小洋楼,月洞门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可以让你感受老沪城的风貌。””
“还有外滩建筑群也很有特色,那些十九世纪西方建筑风格的老建筑,至今仍充满怀旧气息。”
霍启煊听着郭光昌的介绍,时不时点头:
· ··求鲜花·· 0
“沪城虽然是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但也留存了不少历史印记,确实很让人意外。”
“对啊,沪城既有商业现代气息,又不乏历史底蕴,这种反差也是一个魅力所在。”郭光昌笑道。
用餐的时候,两人还就沪城的饮食聊起来。
什么汤包、酱油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