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58 / 65)

然在每次讲解后都笃定地说“全听懂了”。

这让专家们不禁产生了怀疑。

难道在故弄玄虚?

即使天资过人,也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全理解一个复杂系统的方方面面吧?

何况,央行系统的机密性极高。

很多细节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触的。

这个年轻人怎么可能对系统原理了如指掌呢?

“不会是在不懂装懂吧?”这个疑问悄悄在一些专家心头升起。

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个霍启煊为什么要让他们每个人都详细讲解一遍?

正常情况下,应该只需要选几个关键人物进行重点介绍就可以了。

让所有技术人员逐一进行讲解,无疑是在浪费大家宝贵的工作时间。

这种做法从常理来看是没意义的。

“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马部长在心里嘀咕,抬眼望了望霍启煊,对方表情坦荡,丝毫不像有任何心虚的样子。

一时间,霍启煊的用意成为技术专家们心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而出于对程梁的尊重,他们也只能按要求继续讲解下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的技术专家们讲完之后,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了,等最后一名技术负责人讲完,程梁才看向霍启煊:

“霍同学,按照你的要求,我们已经把央行的系统进行了全面介绍,请问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有!”霍启煊笑道。

“哦?你想要了解什么?”程梁好奇地问道。

“自动审批程序!”霍启煊笑着道。

程梁陷入沉默!

自动审批程序……好吧,他们其实没有这个程序,都是人工审批的。

一方面是当前技术还不够成熟,难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审批。

复杂的审批流程需要人工判断,机器智能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另一方面,人工审批更让监管者感到安全可控。

机器处理终究是程序化操作,缺乏人的智慧。

重大决策依然需要人为判断,这是央行的风险规避考虑。

然而,霍启煊提出自动审批,也有其合理性。

人工审批可靠性表面看很高,但也存在巨大隐患。

人性容易受各种外力影响,可能导致违规审批、放大杠杆、非理性放贷等风险。

后世银行系统的臃肿不堪,不思上进,躺着赚钱,逼得马雲不得不开发支付寶,想以此来倒逼银行改革。

当然,马雲步子太大,也太激进,被监管的大棒子敲了一槌。

但也侧面证明银行审批系统的落后。

更别说某些个人或集团利用人工审批漏洞,谋取私利,继而酿成系统性风险。

相比之下,自动审批规避了人为因素。

程序不会受贿赂、情面等影响。

可以更公正地执行审批流程,这对系统风险管理其实更为可靠。

当然,自动审批也需要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完备的治理规则之上。

这需要一个过程。

但它的出现势在必行,将与人工审批形成合理配比,使审批体系既高效又可控,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霍启煊提出自动审批的合理性,正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所在。

也是进步的必然方向。

程梁想了想,说道:

“霍同学,自动审批程序,现在技术并不成熟,还难以应用到央行系统里,你的论文虽然也提出了自动审批,但那个模块并不适合央行。”

霍启煊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程梁的话,而是起身走向讲台。

众人见霍启煊走上讲台,都提高了注意力,想看看这个年轻人要说什么。

霍启煊打开央行系统的平面图,开始讲解起来。

出人意料的是,他没有直接谈及自动审批系统,而是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