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49 / 65)

真了解王忠军的创业经历和心得体会,不时插入睿智的见解,又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对方感到被重视。

面对各种场合,霍启煊始终能轻松应对,自信从容而不自矜。

谈吐间的幽默风趣也常令人大笑,让原本生疏的关系瞬间拉近距离。

非凡的谈吐魅力,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敞开心扉,与他融洽交流。

这种亲和力往往来源于内在的气质,而非刻意为之。

正是霍启煊让人欣赏的品质之一。

就连脸盲搞混王氏兄弟的玩笑话,也让两人觉得他亲切起来。

霍启煊那种略带戏谑的玩笑,很快就缓解了两人内心的压力,也减轻了交流的拘谨感。

出于对霍启煊的好感,王忠军不禁和他聊起当下的广告业现状。

这个年代,桦夏的广告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王忠军作为业内人士,对行业前景也还模糊,迫切需要指点。

霍启煊虽然不是广告专业人士,但他的视角和格局更大更广,他的建议会非常有参考价值。

对于王忠军的请教,霍启煊微微沉吟一番,没有直接讲解广告的操作技巧,而是从更高的层面来探讨。

“广告的本质是连接。”霍启煊缓缓开口:

“它连接消费者和产品,连接供给和需求。”

“优秀的广告,能准确找到消费者的内心需求,然后通过产品满足这些需求。”

“换句话说,广告的核心是理解人的本质。”

“人都有普世的情感需求,如被尊重、被赞赏、被理解、被关爱。”

“智慧的广告人,要洞察这些情感诉求,找出产品如何回应这些需求。”

“好的广告,就像一个聪明的朋友,能够倾听你的心声,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广告的高级境界不是操作技巧,而是对人性的理解。”

霍启煊最后总结道:

“我衷心希望你们也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创作有温度的广告。”

霍启煊没有去扯什么电视投放,互联网广告,社交软件什么的。

因为那根本不现实。

这个时代,许多现代化产物离普通人还很遥远。

绝大多数百姓家里还没有电视机。

塑料电视天线在城市里也是罕见物品。

互联网更是奢侈的存在,网速只有龟爬一般的2G网络,上网还需要收费。(bcca)

一张图片都要用昂贵的彩信才能看到。

所以电视、互联网等媒介要成为有效广告载体,距离还很遥远。

相比之下,霍启煊谈到广告的本质和人性思考,反而更具启发性。

这些道理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

也更能帮助王家兄弟俩把握广告创作的根本。

霍启煊的睿智之处,不仅在于他的视野广博,也在于他能抓住当下的关键,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

对于王家兄弟,霍启煊其实没什么坏感。

当然,他也不会对他们推心置腹,维持表面上的客气就行了。

王家兄弟在霍启煊眼里本质并不算什么好人,但也谈不上是坏人。

只能说他们是一类纯粹的利己商人。

王氏兄弟找自己搭话,目的就是想从自己身上获得一些好处。

但这也无可厚非,在商场上互利共生本就是一种生存法则。

所以霍启煊不会完全否定王氏兄弟这类人,但也不会完全信任他们。

他看清了王氏兄弟的本质,但不会用绝对的态度去判断。

在大浪淘沙的商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表面上客气,实则各怀心思,这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潜规则。

所以霍启煊也只是保持表面的友好,没有过多敞开心扉。

聪明如他,自然看得清这点利益关系。

但霍启煊也不完全排斥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