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面临光桦管理学院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论文答辩会,他直接跑到了燕大的图书馆,想看看有没有电子版本的书库。
“灵界”已经把他投喂的资料全部学习完了,但这还远远不够,霍启煊还想给它塞更多的资料库。
燕大图书馆,就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作为桦夏最顶尖的学府,燕大图书馆即便是这个年代,也早就实现了书库电子化,海量的书籍资源都存进了电子系统里。
问了一下图书管理员,四楼有个计算机室,里面涵盖了所有燕大图书馆的书籍,这些书籍是可以下载的,燕大的学风很开放,只要你不拿着这些下载的资源去卖钱谋取利益,而是为了学习,图书馆不限制下载电子书。
来到五楼的计算机室,霍启煊找了个偏僻的角落,从书包里取出硬盘,用数据线接入计算机,开始访问内部图书库。
霍启煊看着图书的分类,涵盖了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
在文学类电子书中能找到从古希腊神话传奇到当代网络小说各类作品。历史哲学类电子书覆盖了各历史朝代的典籍和东西方历史名家的著作。
理工医类电子书包含了前沿科技、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艺术体育类电子书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创作领域的相关书籍。
此外,还有大量词典、百科全书类电子书,提供了详尽的常识知识。
人文地理类电子书描绘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期刊杂志类电子书使读者能及时了解各领域的前沿动态。
特藏书库里收录了可读性较差但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
这个超大规模的电子书库如同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霍启煊迫不及待地想下载那些丰富的电子书资源。
下载的时候,霍启煊发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太慢了。
至少还要五个多小时才能下完。
这对于用惯了光子一号的他来说,简直是折磨。
光子号一秒就就搞定了。
想了想,霍启煊进入后台程序,设置最大线程数(好吗赵),让单个文件可以通过多线程同时下载,充分利用网络带宽。随后调整系统网络参数,关闭不必要的进程和服务,释放更多流量用于下载。
同时,他将大体积文件分卷打包,单个包大小适中,既提速又易于管理。
看了看时间,缩短了两个小时。
但三个小时还是难熬有。
于是,霍启煊又开始编写脚本程序,控制每个包的下载顺序和速度,避免堵塞,又缩短了一个小时。
但是,两个小时,对他来说还是难熬。
继续干!
霍启煊直接通过命令行访问系统文件夹,找到了电子书的存储位置。图书馆调用一个数据库来管理这些电子书,包含书籍元数据和存储地址信息。
只要分析数据库结构,定位到实际电子书文件的磁盘位置。编写一个小程序,就可以批量查询数据库,提取电子书存储地址,并调用文件处理函数复制这些文件到自己的移动硬盘中。
此外,小程序会随机调整每次复制的文件大小和时间间隔,伪装成正常的系统操作,最终突破系统限制,极大增加下载速度。
这个下载不需要网路,也就避免了网速慢的问题。
一股脑操作下来,最终把下载时间缩短到了二十分钟。
这个效率,霍启煊勉为其难接受了.
第290章 钱太多了,得想办法花出去
二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霍启煊盯着进度条看着它走到100%。随后轻轻拔下连接硬盘的数据线,看到硬盘的指示灯停止了闪烁,说明文件传输完成。
霍启煊小心翼翼地将硬盘装进包里,站起身活动了一下。
出了图书馆大门,霍启煊眯起眼睛,阳光有些刺眼。他掏出车钥匙打开保时捷,发动引擎就驶离了燕大。
路上车流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