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12 / 65)

赋也需要知识的支撑。

否则迟早会碰到天花板。

所以霍启煊开始对前沿科学概念进行学习,量子计算、高等拓扑学、核聚变、生物识别等等,都是他学习的内容。

与此同时,霍启煊还在阅读大量经典著作,学习人文社科知识,以开阔视野,防止思维定式。他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视野也越来越开阔。

每完成一项新的学习,霍启煊都会进行大量练习,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他的思维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可以从更高维度审视问题。

可以说,在这段寒假里,霍启煊的进步是深层次而全方位的。

不仅是能力的增强,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升华。

这让他对科学的认知更加深刻,也为未来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光子一号给了他实现这一切的可能。

它如同一个时间压缩机,让霍启煊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常人多年的学习。这速度和效率之快,对旁人来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 ··求鲜花·· 0

但是……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与浩瀚的科学宇宙相比,霍启煊依旧只是沧海一粟。

而且,当霍启煊越来越掌握更多的科学概念时,他也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类知识的片断性。

这些硬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奥秘,其深不可测之处远远超过已知部分。

对人类来说,科学还有遥不可及的宽广领域。

从分子到原子,质子到微子,每个层次都蕴含着深不可测的奥秘。

人类所知不过冰山一角。

要全面理解物理科学,道阻且长。

看似已基本固定的物理定律,在更微观的层面也还存在各种未知。

量子纠缠、暗物质等前沿理论充满了神秘感。

现有理论框架也许都需要重构。

遑论遥远的宇宙空间,其边界和本质对人类来说完全是黑暗一片。

任何关于起源或终极的猜想都还只是想象。

而在科学之外,人文社会领域的知识也延绵不绝

历史永远在继续,人类文明还会开拓出怎样的新景象尚属未知。

越是深入学习,霍启煊就越感到自己的渺小,也由衷震撼。

但这也激励着霍启煊不断突破自我,扩展视野。

科学的永无止境正需要每一位探索者去拓展局限,照亮哪怕一点微光。

霍启煊将不断汲取各界知识精髓,开拓认知边界。

即使在有生之年无法到达终点,但这漫漫追求之路也许比终点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本身就意味着永无止境的超越,而非固定的答案。

每一点进步都会融入知识的洪流,成为后人的基石。

这是人类共同的使命。

对霍启煊来说,能为这壮阔的知识之河添砖加瓦,就是他应尽的责任。

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这就是通向真理的方式。

“难怪牛顿晚年都开始向往神学了……”霍启煊叹了口气。

在科学真理面前,人类太渺小了!

不仅仅是牛顿,就连霍启煊都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存在造物主这种东西,知道得越多,看到的未知深渊领域就越大。

就像一个原始部落,第一次见到现代社会的飞机、火车,会惊讶到以为里面住着神明。

但是,科学的理性思维,又让霍启煊意识到,这个世界运行于可探索的自然规律,而非任何主宰者的意志。

科学的发展本身,就是在不断消解神秘,用理性认知取代迷信。

面对神学的诉求,科学家是持怀疑态度的。

但是,科学也有无法解释的东西。

每个个体都需要心灵寄托,科学也无力否定对神的信仰。

这段时间,李阚也发现了霍启煊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