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荆州之变(21 / 35)

是多尔衮主动找郑芝龙的根本原因!

休整几天后,八旗兵踏上了回程的路。

果不其然,返程的路上遇到的抵抗比来时多了很多。

尤其是征粮的队伍,屡屡受挫。

八旗兵征粮并不是像鬼子进村那样,挨家挨户的搜。

那样效率太低了。

他们会提前派出三五人来到村镇外,告诉村长准备多少粮食。

半天或一天后来取。

时间到了,八旗兵会再次来到这里取粮食。

如果粮食足够,他们就带走粮食。

如果粮食不够,就开始杀人。

少一斤,杀一个人。

直到把全村人都杀光,也就是屠村。

实际上,他们并不会全都杀光。

而是会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带着他们去附近的村庄征粮。

一般情况下邻村的人互相都认识。

有这些人作为前车之鉴,其他村庄会老老实实的交出粮食。

掳掠百姓就更简单了。

直接把老百姓的粮食全都抢走,百姓们为了活命,自然而然就会跟着走。

和流贼一个路子!

九月底,八旗兵开始北上。

中军阵内,多铎意气风发。

传令官骑在马上向他汇报情况:“启禀豫亲王,我军此次入关收获颇丰。”

“共克十一城,四十二战皆胜,俘获人畜十六万两千四百,黄金三千九百零六两,白银一百一十二万七千三百二十四两。”

“另有各色绸缎共五万两千匹,缎衣、裘衣一万五千领,貂狐豹虎等皮四百余张。”

“好,非常好!”多铎忍不住露出得意的表情。

此次入关的收获虽然比不上第五次入关,但是对他个人来说已经非常多了。

多到他想立刻回到盛京,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传令各部跟紧队伍,辎重在前,精锐殿后,防止明军偷袭。”

“另外探马要做到一人双马甚至三马,保证发现明军后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回来。”

“遵命。”

就在建奴北上的同时,明军也做出了相应部署。

第367章 建奴出关

莱州。

水师总兵黄蜚迈步走进了登州军营。

来到军营后他四处扫了一眼,问旁边的土兵:“杨御蕃呢?”

“杨大人病了,在帐内休息。”

“病了?”黄蜚有种不好的预感。

杨御蕃要是像他爹杨肇基那样积劳成疾就坏了。

杨肇基在崇祯年间是一位非常出名的武将。

在山东打白莲教,在甘肃打蒙古人,在京师打建奴。

屡战屡胜!

已巳之变时他正在山东老家养病。

听闻建奴围困京师后杨肇基大怒,率领数百家丁与两千多乡勇,浩浩荡荡扑向京师。

当时代善和济尔哈朗正攻德胜门。

侯世禄败退,满桂伤亡惨重,朝廷无兵可用。

杨肇基率部在城下列阵阵迎敌,与八旗兵硬碰硬。

结果。

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比正规军还能打,一对二都不落下风,直接把皇太极打蒙了。

皇太极不知道这三千精兵什么来路,吓得兵退二十里。

当时有人称这支队伍虽无戚家军之名,却不失戚家军之勇。

崇祯因此封杨肇基为左都督宫保大将军,太傅,右柱国。

可惜,杨肇基在崇祯四年因劳去世。

崇祯听闻后痛苦不已,追封杨肇基为上柱国,光禄大夫,恩赠太师,谥号武襄,钦赐御葬(国葬)。

杨御蕃虽然没有他爹的名气大,功劳却也不小。

最大的功劳就是在孔有德造反时守住了莱州。

要知道为了攻克莱州,孔有德把所有的红夷大炮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