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可能出现的。”
徐弘基分析完这些情况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们这次讨论的内容越来越深奥,从最初的争权到现在的太子党。
“扯远了咱们先把眼前的麻烦解决掉再说!”赵之龙说完这句话后发现自已后背都湿了。
“看似很远,其实不远!咱们必须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如此才能万无一失。”刘孔昭快速思考后,得出结论。
“怎么办?是告发太子,还是怂恿太子造反?”赵之龙心态有点崩了。
他只想荣华富贵,不想身陷险境。
刘孔昭想了很久,叹息一声:“三手准备吧。”
“第一,认真辅佐太子,等他登基后趁机邀功。”
“第二,与太子保持一定距离,既不疏远也不亲近,结果就是无功也无过。”
“第三静观其变。如果太子真的有那种想法,咱们根据形势选择阵营。”
“如果陛下占据优势,咱们只需做好一件事即可。”
“什么事?”
“保护好定王、永王,他们二人中必有一个是储君!”
又聊了一会,徐弘基说道:“今天就这样吧,咱们回去后各司其职,看东林和北京那些人狗咬狗。”
“剿贼一事,可以小胜,不能大胜。这场仗打的越长,对咱们这些手握兵权的人越有利!”
“至于其他的,静观其变吧!记住咱们是一个整体,荣辱与共的整体。”
“都听魏国公的!”
“好,各位回见,今天我们都没见过彼此!”
一番客套后,四个人饭都没吃便匆匆离去。
第340章 吕大器
南京兵部衙门。
史可法看着袁继咸发来的公文,面沉似水。
兵部右侍郎吕大器凑到跟前,低声问道:“尚书大人,怎么了?”
史可法没有回答,而是将公文向前一推,递给了吕大器。
吕大器拿起公文,仔细阅读。
袁继咸的公文有四项内容。
第一,左良玉旧部官员任免请求。
左良玉麾下有十总兵,袁继咸罢免了其中三位,剩下七人当中有五人被定罪,不过并未给他们降职,只是让他们戴罪立功。
第二项是催促兵部尽快发放他们之前申请的一万套盔甲,武器。
第三项请求就比较有意思了,袁继咸请求裁减兵员。
第四项内容更有趣,袁继咸请求招募两万新兵。
吕大器一脸诧异的看完公文,问史可法:“尚书大人,袁继咸先是裁兵,随后又招募新兵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史可法轻轻摇头:“矛盾倒是不矛盾,左良玉虽号称十五万之众,却多是乌合之众。他的精锐在朱仙镇一战被李闯贼尽数歼灭,现在麾下九成以上的土兵都是土匪、流寇、散兵溃将出身。”
“甚至还有普通百姓,被左良玉抢来被迫随军作战。”
“声势浩大,战力羸弱!”
“用袁继咸的话来说,简直是不堪一击!”
“袁继咸这么做是为了裁撤掉老弱病残,招募年轻力壮的新兵。”
吕大器恍然大悟,随后对袁继咸的处境开始担心起来。
毕竟袁继咸是接任了他的职务,如果袁继咸故意晚到或者不来,在武昌领兵的就是他了。
“那尚书大人担心什么?”
“我担心他这么做会不会影响军心。”
史可法的担心不无道理。
打仗前什么最重要?
军心!
张献忠号称数十万兵马,浩浩荡荡杀往四川。
虽然他麾下没有多少精锐,但胜在人数多。也正因为人数太多,才会让很多城池望风而降。
按照史可法的规划,袁继咸不应该裁兵,而是把之前的老弱病残都留下,依靠人数优势给土兵们壮胆,鼓舞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