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怕黄得功立功心切,主动去攻打建奴。
连续作战下,将土们早已疲惫至极,急需休整。
黄得功先是辗转千里来从凤阳来到京师,随后在密云与多尔衮对峙。
紧接着去往怀来卫与多铎作战。
然后连夜奔袭跑回居庸关内,血战多尔衮。
打完多尔衮又跑到大名府和李自成打了几场仗。
打到现在尚能保持建制,已经是奇迹了!
接下来无论想打谁,都得让黄得功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只有得到了充分的休整,才能维持战斗力。
疲兵是打不了胜仗的!
“另外”崇祯犹豫了一下。
他在想。
这么做是不是有点早了
算了,管他呢。
早来晚来都得来,不如早点面对多学习一些经验。
“另外,给赵王和周王传旨,让他们全家进京避难。”
“啊?”王承恩忍不住喊出了声。
明朝有制,藩王非有诏不得入朝。要藩王敢无诏异动,就被关押定罪。
虽然藩王可以奏请入朝觐见,但是自宣德年间以来,皇帝都会将这些请求驳回。
崇祯不但让赵王和赵王进京,而且是全家进京!
这件事将会在朝堂上掀起巨浪!
“朕要你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要快。”
“奴婢,遵旨。”王承恩领旨后转身离开。
文渊阁内,几位阁臣正在探讨大名府塘报的内容。
年纪最小的邱瑜虽然是吏部尚书,但在内阁这些人里面完全不够看。
尤其是在李邦华面前,基本承包了端茶倒水的工作。
邱瑜当着所有人的面,再次将塘报的内容念了一遍。
“我朝十七年七月初五,臣黄得功,王永吉,高杰,李性忠率部与李闯贼在大名府城内外作战。”
“得益于兵部及时调配甲胄,户部发放钱粮,以及工部日夜制作新式武器。我军在战场上杀敌万余,并以一座空城为诱饵,顺利救出赵王,周王殿下以及城中数万百姓。”
李邦华抬起头,想笑却没笑出来。
黄得功这封塘报非常有意思。
是胜是败由内阁说了算,胜了有功,大家平分;败了有过,所有人均担。
是功还是过,让内阁自已定!
范景文忍不住问:“邱瑜,黄得功真是这么写的?”
“千真万确!”
“黄得功一个粗人,什么时候学会阳谋?”方岳贡皱着眉,摇头叹息。
第310章 大明朝堂的现状
李邦华微微一笑:“阴谋也好,阳谋也罢。黄得功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拉兵部,户部和工部下水。他不怕别人分功劳,怕朝廷治他弃城之罪。”
在明代,武将弃城逃跑是死罪。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有很多操作空间,皇帝会根据武将的表现,忠诚度等进行综合评估。
一般情况下,只要拼命抵抗了,大概率不会被治罪。
还有一个前提是朝堂上有人帮他说话。
“李阁老,明日早朝咱们该是帮黄得功邀功,还是弹劾他?”邱瑜谨慎的问。
内阁这些人数他年纪最小,能当上吏部尚书完全是一个巧合。
能不能坐稳这个位置他说了不算,内阁首辅和皇帝说了才算。
皇帝高坐庙堂,他没法巴结也巴结不到,能做的只有向内阁首辅靠拢。
不止他这么想,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这么想。
李邦华略加思索:“各司其职,该邀功的邀功,该弹劾的弹劾,朝堂上不能只出现一种声音。”
“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肯定是谎言。你我明白此间的道理,陛下也明白。”
“多谢李阁老教诲!”邱瑜向李邦华靠拢的想法愈发坚定。
“李阁老,塘报还说黄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