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三封塘报(37 / 45)

的帮助。

在关内,他可没有那么硬的底气,更不想冒险。

范文程抬起头盯着多尔衮反问道:“睿亲王是不是忘了王永吉和唐通?”

“他们二人的兵力加起来有万余人!再加上黄得功的兵马,数量上已经持平。更何况豫亲王连日攻城损失了不少人,严格来说,豫亲王的兵力已经不及明军。”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宣府那边地里的麦子还没熟,一旦明军攻入宣府将豫亲王堵在宣府镇一带,时间长了他的军粮供应会出问题。粮草就是军心,军心就是战力!”

(没熟的麦子战马可以吃,人也能吃,但需要剥开麦穗吃,收拾起来既浪费时间又耗费人力。)

多尔衮再也坐不住了,他直接站起来盯着地图表情无比复杂。

现在的他只想骂街。

入关前他有种明廷的土兵都快死光了的感觉,入关后明军竟然越来越多。

黄得功,王永吉,吴三桂,唐通

还有一个死守宣府镇的阎应元!

多铎在领兵打仗方面确实有能力也有天赋。

但是

谁也不敢保证每一场战斗都会必胜。

如果他败了不,他不能败!

六万大军如果覆灭在宣府镇,对大清将土灭顶之灾。

“先生请赐教!”多尔衮毕恭毕敬的对着范文程深施一礼。

第210章 范文程的对策

范文程起身还礼道:“这只是我的猜测,睿亲王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多尔衮怔了怔,然后无比认真的开始思考。

就在多尔衮思考的同时,阿济格不懈的说道:“简直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范文程一脸平静的反问:“请多罗武英郡王赐教。”

“说就说!”阿济格脸上还是那般不屑。

“我们这一路只有两万人马,如果我是崇祯和黄得功,肯定是用大吃小,用四万人对抗两万人。照你的意思,他们不但舍近求远,还放弃以多打少的机会去宣府攻打多铎?”

“可能吗?”

多尔衮和遏必隆同时抬起头,看向范文程。

阿济格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既然明军有五万战兵,为何舍近求远去攻打多铎的镶白旗,而不是近在咫尺的正白旗。

范文程点点头:“多罗武英郡王的话有道理,但道理并不多。”

阿济格双手紧握,瞪着一双鼠眼狠狠地盯着范文程,好像随时会打人的样子。

范文程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开口说道:“首先,睿亲王(多尔衮)和豫亲王(多铎)的情况不一样。”

“豫亲王正围攻宣府镇,宣府镇距离独石口三百多里,再加上没有重兵把守,所以明军很容易就能将豫亲王的退路截断。”

“我军情况则截然相反,身后十余里就是墙子岭,进可攻击明军,退可去往长城之外。如果发现明军增兵,我们完全可以撤出去。”

“就算明军发起突袭,我们也能凭借壕沟,鹿角,火炮抵挡一番,为主力撤退赢得时间。”

“明军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根本没有进攻的欲望。这也是黄得功与我军对峙的主要原因!”

这厮果然缜密!

听完范文程的解释,阿济格翻了白眼,默默的看向大帐角落。

范文程先是看向多尔衮,随后看向阿济格,最后目光从遏必隆身上扫过。

见众人没有异议后继续说道:“范某有三条计策。”

“范先生请讲!”多尔衮竖起了耳朵。

范文程刚要开口又觉得有些不妥,想了想后说道:“三条计策的前提是,明军确实如我所说的那样正在向宣府调兵。”

多尔衮满不在乎的说道:“这很好判断,多铎在居庸关以北龙门卫以南布置了大量的探马,只要明军主力出现,他们就会用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出来。”

范文程放心的点点头,“这第一条计策是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