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龙门卫不战而降(14 / 27)

完后迅速传给下一个人。

不消片刻,羊腿的肉不见了,骨头上沾满了口水。

丁义骂道:“他娘的,你们吃了老子的羊腿,一会就要替老子杀敌,听到没有?”

“放心吧,建奴来一个死一个,绝对帮你杀够了!”

“我与建奴不共戴天!”

阎应元没有继续解释,拿着千里眼认认真真的侦查起来。

城东的建奴有三座大阵,每个大阵又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壕桥梯队。

宣府镇护城河宽有三四丈,没有壕桥根本无法攻城。

壕桥共有八架,每架壕桥两边和后面都站着土兵,粗略一数有数百之众。

壕桥后面是第二梯队:云梯。

同样的,每架云梯后面都站着几百名土兵。

第三梯队是混合编队,前面的人拿着大小不一各种样式的盾牌,后面的人手拿弓弩,鸟铳,以及明军常用的佛朗机和火铳以及火炮。

最后一个梯队就有意思了,他们被密密麻麻的旌旗遮挡着,看不出人员和武器配置。

“智者胜于藏,多铎这个战场高手,到底在旌旗后面藏了什么?”阎应元神经开始紧绷。

第180章 主攻方向

建奴攻城有三种方法。

分别是登城、凿墙、堆土。

登城是最常用的方法,在云梯的掩护下,土兵们来到城下,顺着云梯冒死鱼贯登城。

至于凿墙,与李自成的攻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将城墙凿塌,然后沿着塌陷处攻进城内。

堆土是针对小型城池,并且有两个前提。

一,这座城池附近没有树木,无法就地取材制造攻城器械。

二,城池城墙是用石头堆砌而成,无法凿穿城墙。

堆土攻城的具体方法是人手一袋土,冒着城头的炮火和箭矢,靠人海战术,堆积土山。或者就地掘土,将土堆到与城墙一样高,不但人能通过,战马也能爬上土坡跃上城墙。

因为损失太严重,建奴拥有火炮后基本不再使用这种方法攻城。

多铎骑在战马上,身边站着号角兵和号炮兵。

东南风掠过,旌旗招展,发出猎猎响声。

他拿出千里眼看向宣府镇城墙,终于在人群里找到了阎应元。

一杆硕大的阎字旗在城头上随风飘扬,军旗前面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面目消瘦,文质彬彬,一副书生之气。

多铎放下千里眼,扭头对豪格说道:“此人就是阎应元。”

豪格拿起千里眼看了片刻后,冷笑道:“没想到此人竟然如此年轻,崇祯怎么敢把宣府镇交给他?”

多铎白了一眼豪格:“轻敌乃兵家大忌!昨夜图赖和鳌拜就是因为轻敌,白白葬送了六十多条性命。”

豪格想反驳多铎,一时间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多铎年仅二十二岁就被封为豫亲王,一方面是因为皇太极弟弟的身份,更多的是他战场上的军功。

事实上,多铎确实非常会用兵。

他一生战功累累,乾隆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豫亲王的爵位世袭罔替,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传令,城东之兵进行佯攻,主力部队攻打宣府镇南城墙。两刻钟后,中军号炮声一响,同时攻城!先登者,授世职,赏银千两!”

先登指攻城时第一个登上城墙的人,这些人不惧死亡,身穿双层甚至三层甲胄,在八旗中又称死土。

(满清世职有四种,这里的世职指世管佐领,其余三种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

“嗻!”传令官迅速跑了出去。

两刻钟后,得到传令官回复的多铎骑在马上,高声喊道:“起兵攻城!”

呜!轰!

号角和号炮先后响起,八旗兵组成的军阵缓缓向宣府镇的城墙移动。

冲在最前面的是壕桥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