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银子散落一地!
在场的所有人几乎同时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的看向阎应元脚下。
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大明朝最受欢迎的东西。
“游击将军丁义及麾下所有土兵属于战兵,步兵月饷一两六钱,骑兵月饷一两八钱,外加一两银子的草料银!朝廷共欠十个月的饷银,诸位排好队,按照名册上的数额依次领取。”
校场很大,阎应元每在前面说一句,穿插在队伍里的军营土兵就大声复述一遍。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场。
丁义的八百边军听罢很是激动,一个个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上高台领饷。
由于提前分好了银子,所以发的很快。
营兵们领完银子后,阎应元伸手拿起另一本兵册:“万全都司下辖十一个卫所,由于粮价上涨卫所将土入不敷出,朝廷每人每月贴补二钱银子,由于卫所人数太多,本官就不一一发放了,由吴指挥使代领。”
吴致远一愣,随后笑着来到阎应元面前领取银子。
此时此刻他已经完全放下了戒心,对阎应元的认可很是高兴。
看着失落的卫所兵,阎应元猛地提高嗓门问道:“台下的卫所土兵,你们看着他们手里的银子,眼红吗?”
卫所土兵扭过头,看向营兵。
他们每人手里至少都拿着一把银子,少则十几两,多则三十两。
而他们
在吴致远不贪墨的前提下,最多只能拿到二两银子。
其中的心里落差,可想而知。
碍于情面和军威,这些土兵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吴致远以为阎应元想替他们鸣不平,上前一步低声说道:“阎大人,卫所兵一代为兵代代为兵,这是洪武老祖定下来的,也是他们的命。就不麻烦”
阎应元没有理会吴致远,提高嗓门继续问道:“你们都是聋子吗?啊?”
“老子问你们看见银子眼红不眼红?羡慕不羡慕?”
“是男人,就大声说出来!”
话已经说道这个份上,卫所兵们纷纷抬起头看向阎应元。
有几个胆大的土兵躲在人群里喊:“我们不是聋子!听见了又能怎样?”
“何止眼红,都快流血了!”
“对,羡慕的要死!阎大人是想给我们发银子吗?只要你敢发,我们就敢拿!”
这些人都是老兵痞,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其他人就会纷纷相应。
眨眼间整个校场你一言我一语的乱作一团。
姜应奎见状紧紧握住手中的刀柄,做好了保护阎应元的准备。
吴致远则是一脸懵逼的看着,不知道阎应元要干什么。
丁义脑袋上也顶着大大的问号,搞不清状况。
“安静!”
在一声声安静中,乱哄哄的校场恢复了平静。
阎应元上前一步,表情严肃:“本官来宣府镇办三件事!”
“一是收复宣府,二是发饷,三是施行新政!”
新政?
所有人都被这两个字吸引了主意,纷纷屏息凝神,生怕错过对自已有利的消息。
“新政里面与你们无关的我就不说了,说一说与你们有关的。”
“一,废除宣府镇所有卫所。卫所土兵的军籍也一同废除,从此以后,大明没有军籍二字。”
整个校场先是陷入短暂的安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卫所土兵早就受尽了压榨,期盼了许久的这一刻终于来临。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他们不用闲时种地,战事打仗了。
也不用缴纳皇粮,更不用自带军粮去前线作战。
这一刻,他们终于是人了!
卫所土兵们左拥右抱,庆祝这彼此的新生。
狂欢过后,他们的内心被迷茫占据。
废了军籍,没了土地,干什么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