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数字用户线路)之父。可是乔菲教授并不打算招尚未获得博士候选人资格的学生。当然,你的叔叔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暗地里骂乔菲教授一番,然后说:“哼,我不喜欢他的研究课题。”另一条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乔菲教授的看法。你的叔叔选择了第二条。在斯坦福的第三个学期,也就是一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他选了乔菲教授的课,并且取得了第一名,这才让乔菲教授松了口。不过,乔菲教授依然要求你的叔叔先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不幸的是,你的叔叔第一次失败了,好在乔菲教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这一次,他做了三倍的准备,并且在斯坦福电机工程系100多个考试者中获得第一名。这样,他才正式成为乔菲教授的博士生。从他斯坦福算起,已经过了两年半。
你在MIT的日子刚刚开始,将来还有的是机会。如果你做事情总是能够关注每一个细节,付出你期望的结果三倍的努力,好运气会到你这一边。
其次,我想和你谈谈你对自己的定位。你可能已经知道,今天MIT的93%的学生在之前的学校都是前5%的学生。我过去在清华时,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今后,你们中只能有5%的学生能保持在5%的行列,有一半的人会排到后一半,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此,我想让你知道,不论你现在排在哪里,都不要太在意。如果我是你,我不妨把自己定位在这1000多名新生中70%的位置,也就是说定位在最后的30%。它可以让你有一个放松的心态,而并非不求上进。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你发现自己其实前50%,那么你就可以为自己感到高兴了。只要你每年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所进步,就可以了。很多时候,你并不需要关心是否能跳级,或者成为第一名。当你心平气和地完成每一件细小的工作时,你的位置自然而然会上升。
我在清华管理过一个30多人的班级,相当于给这些学生当学业指导教师。在这30多人中,有两名中国省份的状元,你可以把他们看成加州或者纽约的第一名。另外,还有些奥林匹克理科比赛奖牌的获得者。这么多聪明的人集中在一起,也只能有一个第一名。事实上,有很多学习不错的学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因为从中学到大学,大部分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再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不过,这些人后来的表现都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优秀青年。虽然他们未必能够再次获得第一名,但是大部分都在美国最好的大学,诸如普林斯顿或者加州理工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事业有成。因此,人的成长是自己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最后,我想和你谈谈如何走自己的路。你说不论结果如何,你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这非常好,我和你的妈妈也很支持你。不过,你要知道,当你每迈出一步时,你要在享受这种自己决定事情的自由的同时,接受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的坏结果。对任何人来说,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任何尝试都会伴随失败。但是聪明的人不会让同样的失败重复出现,因为他们会不断地从失败中学习,而且也只有从失败中不断学习,人才能变得成熟。
避免不必要的失败的最好的办法,是倾听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并且不断地从他们身上学习好的经验和做人的美德。英国教育家约翰·纽曼曾经这样描述一种理想的大学教育:
先生们,如果让我必须在那种由老师管理,修够学分就能毕业的大学和那种没有教授、考试,让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比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牛津大学就是这么做的)中选择一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会互相交流,了解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我非常认可纽曼的教育理念,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