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数位大臣态度的改变,秦相的立场,让他们成为了今日朝堂上的小丑,人生观和世界观双重坍塌之余,也开始逐渐的反思,他们所站立的位置…… 开国以来最年轻的金紫光禄大夫,陛下最为宠信的臣子,至少,在这个国家还是陛下掌管的时候,与他为敌,无异于自取其辱。 等到了那个时候,在朝堂上几乎处处树敌的他,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被天子专宠的臣子,向来都没有好下场。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不用几年,几个月,几天,甚至连几个时辰都不到,他们就等到了这一天。 在加封李易为金紫光禄大夫之后,陛下就宣布了一件事情。 陛下因为龙体有恙,需要静养,将无限期休止早朝,并移驾芙蓉园行宫,朝政之事,依旧由两位宰相总领,在这种时候,陛下没有将蜀王召回京都,在两位宰相之上,决定朝政大事的,不是某位皇子,而是长公主。 这实在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长公主平日里也经常参与朝政,比如推动新的婚律,建立女子学院,以及前几日的书院一事,其实这些事情,放在一年之前,在他们看来,依然是不可思议的。 后宫不可干政,哪怕是长公主也不行,这是祖制。 然而这一年间,京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们的想法和观念,也在随之改变,现在回想起来,也不太明白,长公主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这看似不可能,却已经是事实了。 而现在,她又向前方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监国,公主监国,前所未有,荒谬至极! 朝堂之上暂时还没有人开口,因为他们在等着别人开口。 秦相,沈相,三省六部的诸多大员们,他们不会同意的,他们不会看着这么荒谬的事情发生的,这根本不成体统! 然而事实让他们再次意外了。 想象中大臣们集体死谏的场面没有发生,就连御史们都集体禁声,似乎是在早朝之前,就达成了某种默契。 对于此事,只有零零散散的官员发了言,似乎也没有预料到朝堂上居然会是这样的局势,十分委婉的发了言,然后就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又一项自开国以来都没有过的重大创举,在陛下手中诞生。 某些自以为等到了春天的官员,绝望的发现,今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更冷了。 陛下对于李县侯,顶多算是有所恩宠而已,作为一位君主,一位英明的君主,他有最基础的底线。 然而,长公主------整个朝堂,谁不知道李县侯和长公主的关系? 两人在庆安府的时候就相识了,那天罚是李县侯所创,却是公主殿下呈给陛下的,据说公主殿下隐瞒身份在庆安府做捕头的时候,李县侯便是县尉,这男上司和女下属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谁知道呢? 更何况,到了京都之后,两人的关系,众人更是有目共睹,同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