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动对战,都不可能十拿九稳。
“那宋师的办法是什么?”
朱标迫不及待追问。
现在大明正在大力发展产业建设,朱标实在不想在藩王一事上过多折腾。
“办法很简单,把所有藩王都召回京,参加考核。”
“考核通过的藩王,在宗人府任职,如果综合考评合格,朝廷就允许他们外出征战,并且给予必要的支持。”
“殿下,藩王心思已动,迫切想要建国的念头非常强烈,挡是挡不住的,也不要试图阻止。”
“否则后果如何,不用臣说,相信殿下也明白。”
听到宋隐的话,朱标陷入沉思。
这个办法似乎不错,如果藩王考核不通过,也可以断了他们想要打出去的念想。
只是,藩王们愿意接受朝廷这样的安排吗?
“宋师,这办法虽好,但是藩王现在都壮大起来,不见得会听从朝廷摆布。”
“而且,让他们离开封地,回京任职,估计他们心里又有想法了。”
朱标有些担心。
现在的藩王一门心思都想要建功立国,朝廷似乎已经命令不了他们。
“这个殿下不用操心,臣召唤他们回来,没有一个藩王拒绝。”
“他们不是想方设法要笼络臣吗?现在给他们机会,他们自然不会错过。”
“再说,臣教导他们的手段,无论是否建国,对他们都有益处。”
朱标的担心,在宋隐眼里根本就不算是事儿。
过年期间,哪个藩王不上杆子跟宋隐套近乎,更恨不得亲自上门给宋隐拜年。
无奈朝廷规定,藩王没有召见不得回京。
否则有可能被视为谋反大罪。
宋隐这番话倒是提醒朱标。
朱标也知道藩王对宋隐的重视,虽说每个藩王身边都有好几个谋土,但是那些人根本无法跟宋隐相提并论。
身为监国太子,朱标都知道宋隐的重要性,更何况那些藩王。
“既然宋师有把握,那就按照宋师办法去做。”
“内阁立刻下达诏令,将藩王召回来。”
朱标想通后,毫不犹豫下令,甚至直接省掉跟大臣商议环节。
由此可见,朱标对宋隐的信任程度之高。
……
很快,各地藩王就接到朝廷诏令。
他们从中得知大宗正院要更名为宗人府,宗人府官职拟由藩王担任。
从中藩王们还得知,宗人府官职还需要通过考核。
但是最令藩王们眼睛一亮的则是其中的一条信息,那就是通过考核者,可以外出征战,并有建国机会。
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宋隐会担任先生教导他们。
这两大亮点,立刻让许多藩王放下手中事务,纷纷赶赴京城。
此刻,燕国。
自从朱棣在原兀哈良地盘建了燕国后,在朱棣精心经营下,目前军队实力已经扩充到三十三万大军。
黑衣妖僧姚广孝更是用心帮助朱棣打理朝政,把华夏知识引到草原上。
燕国发展得越来越好。
朱棣更是听从宋隐建议,整个王朝优先发展军队。
现在燕国,可以说是全民皆兵。
此时燕国议事厅。
朱棣手中拿着朝廷诏令,陷入沉思。
此时的朱棣身份特殊,燕国虽然很小,但是朱棣也算是一国之君了。
朱棣以国君的身份,可以拒绝大明的诏令。
但是同时,他又还是大明藩王。
所以说朝廷的这个诏令,拒绝执行还是听从安排返京,全在他一念之间。
“大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朱棣把诏令递给姚广孝。
姚广孝看过诏令后,也皱眉思考起来。
过了片刻,姚广孝才开口,“皇上,虽然蒙元军队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