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宋隐的分析!王雄的汇报,新政遗漏的地方!(15 / 19)

容收敛了几分。

他看了看朱标。

朱标见状,当即开口,“此战,我大明大获全胜,扬我大明天威。”

“户部尚书宋隐更是排除万难,保障了大军作战的后顾之忧。”

“此外,更是不忘百姓付出,增加了百姓跟朝廷的凝聚力,当记首功。”

“此外,宁王,燕王不但击退蒙元大军,分担了主力军许多压力,更是深入草原攻城略地,当记二功。”

听到这里,满朝文武顿时愣住了。

这功劳怎么能这么算?

宋隐是保障了将土的后勤,没有后顾之忧,没错!

这个功劳确实很大。

但是浴血奋战的可是冲杀陷阵的将土啊!

首功怎么可能越过在战场上领兵布阵的人?

宁王和燕王两个藩王,也不过是挡住了佯攻的蒙元乌合之众而已。

怎么二功就归他们了?

佯攻的险情及压力,怎么能跟主力大军比?

显然,无法相比啊!

听到这样的论功排名,文武百官都无法淡定了。

就连一直得意洋洋的李善长,此时也有些蒙圈。

万万想不到,朱元璋和朱标会这样分配功劳。

虽然各种疑惑,但是满朝文武都忍住没有开口,都等着听朱标说完。

朱标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此次我大明十万大军英勇作战,当记三功。”

“还有那些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往前送运送粮食物质的百姓商人,正是有了他们的齐心协力,才让战争获胜获得了保障。”

听到这里,许多朝臣已经忍不住议论起来。

就连李善长脸色都极是难看,正在极力压制着没有冲动发难。

今日,朱元璋也在,李善长知道,如果自已抗议,肯定会波及自身。

况且这次淮西武将出征后,就把他晾在一边,这也让他至今仍然耿耿于怀。

所以李善长这次强忍着没有主动出击。

他要让这些没有谋略的武将们知道,淮西家族离开他肯定不行。

哪怕有了军功,也没有多大用处。

“皇上,永昌侯身先土卒,率领将土们浴血奋战,这都记不上首功,恐怕难以服众啊!”

顿时有儒臣站出来,力挺蓝玉他们。

有人领头自然就有很多人附和。

就连中立派的领军人物,吴志远也挺身而出。

顿时,朝堂上变得一片喧哗。

只有宋隐和李善长两人站在原位,一言不发。

朱标也是脸色平静。

自从监国后,他已经渐渐习惯了朝堂上的吵闹。

第585章当廷公布蓝玉罪证,是赏是伐?

朱标不动声色地地看着朝臣们抗议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开口。

“永昌侯勇猛善战,而且率军深入草原,不但剿灭蒙元大军,甚至还活做了地保奴,的确该记首功。”

朱标说出这话,刹那间,朝堂就安静下来了。

可下一瞬,朱标从桌上拿起密函。

“诸位都清楚,大明规定,战场上的战利品不得私自瓜分。”

“本宫手中是锦衣卫传回的密信,诸位是否感兴趣?”

此话一出,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的盯着朱标手中的密函上。

甚至有些心思敏捷的大臣,反应过来。

此刻,朱标手里面拿的密函,正是耿炳文传回来的那封。

朱标和朱元璋商议后,将密函的来历说成是锦衣卫报回来的。

耿炳文虽说也是淮西一派的人,但他还算是识大局。

所以朱标并不想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来人,念!”

随着朱标话落,一旁的太监连忙走上前来接过密函。

“征虏大将军攻下蒙元大营后,私自将缴获的金银财宝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