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李善长诡辩!朱屠夫动摇!(25 / 31)

经济的来源,最好不要让咱知道你是拆东墙补西墙得来的银子。”

多年的心愿即将达成,朱元璋高兴之余,同时也担心银子的来源。

宋隐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皇上、殿下,你们觉得大明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这一问,立马把朱元璋和朱标都给问住了。

毕竟是父子,有时心有灵犀。

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宋隐想借他们的口,夸一夸他的功绩,借此来灭一灭李善长等人的威风。

虽然谁都知道大明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宋隐的功劳。

但知道归知道。

如果由皇上或者是太子亲口一件件列出来进行表彰,那力度自然非同小可。

正当朱元璋和朱标几乎笃定,宋隐正是这么想时,宋隐已经再次开口。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货物贸易流通获得的利润。”

“特别是进出口物资对经济提升贡献最大。”

“但是如果一味地依赖这种经济形式,大明仅仅起到经济及货物中转站的作用,那么未来发展空间不大。”

宋隐这番解释,让众人明白了大明经济收入的来源。

只是,众人心里又有了新的疑问。

这跟修建皇宫又有什么关系?

看到宋隐还有话要说,众人连忙向他看了过去。

“修建皇宫只是一个开始,大明下一步要致力于民富去发展。”

听到了宋隐接下来的话,会涉及如何让百姓富裕起来,朱标顿时集中精神。

别看大明百姓现在安居乐业,那是因为贸易往来及各种政策的实施,让他们有了赚钱的机会。

等大明各地重大工程改造完后,工程锐减,百姓赚钱的机会就少了。

那时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甚至会引发各种内乱。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那要如何做?快说!”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催促。

“就是提高国内生产力。”

“现在大明八成以上的物品都是从海外国家周转回来。”

“所以大明需要提升本国生产力,形成自已的产业链,自已生产产品,这样百姓才能保证有收入来源。”

“大明现在许多物资都依赖进口,如果反过来呢?”

“如果我国能够自已生产,甚至还能对外出口,那是不是经济就能大幅度提升?”

宋隐这番解释,把朱元璋和朱标都拉回到现实中来。

大明这几年,经济年年高升,从而让许多人以为,只要这么维持下去,大明就会一直繁荣昌盛。

但是宋隐的话点醒了他们。

如果一直依赖进口,那么耗费的银子将会非常庞大。

如果自已能生产,那自然能省下一大笔银子。

这样的经济繁荣,说白了还是外强中干。

朱元璋和朱标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储君,听了这番话后就明白了过来。

这一刻,朱标甚至完全赞同宋隐收过路费。

许多官员虽然领悟得慢了一点,仍然有许多官员渐渐地都悟出了其中的关键。

原来他们的眼界都太小了,满足于一时的繁华。

“说得好!”

朱元璋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相较于之前宋隐提出国强民富的大框架,都不如宋隐此刻对此框架进行细化以后更鼓舞人心。

朱元璋高兴之余,一眼瞄到了李善长,顿时皱了皱眉头。

这老家伙一直不死心的要把宋隐踩下去。

那样一来,岂不是跟大明发展过不去?

就在这一瞬间,朱元璋心里有了决定。

当即三步并成两步,坐到龙椅上。

这一坐,仿佛夺回了国事权。

“户部尚书宋隐,这些年来一直为打造盛世大明鞠躬尽瘁,并立下累累功绩